大学临近毕业时,很多大学生都会为职业选择而焦虑,毕竟大学毕业时的职业选择和自己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这次的选择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也是第一次必须由自己拿主意做出的重要决定,有些焦虑是正常的。但交流中也会发现有一些同学认为自己临近毕业却无路可走,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或岗位是自己能选的,这样的状态对职业选择并无益处,需要及时调整。
小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惑。小萍在大学期间是一个非常积极、努力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内属于中上水平,担任过学生干部。对于未来的选择,小萍自己觉得有两个方向,一是留在北京工作,二是回山西老家工作,但她觉得这两个选择都不适合自己,在别的同学都在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时,小萍发现自己没有可选的选项。
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职业选择的宽度是指自己能够选择的就业种类的数量。每个毕业生都希望自己在毕业前能拥有很多种选择供自己挑选,职业选择的宽度受到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期望的双重影响。用一个公式来简单展现一下:职业选择的宽度=就业竞争力-就业期望。
就业竞争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展示,能够对用人单位产生一定的吸引能力。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选择主要是要审视应聘者所具备的就业竞争力是否符合企业和岗位的需求。主要包括毕业生所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等内在竞争力和学校的排名,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等外在竞争力。就业竞争力越大,相对能吸引到的用人单位和岗位就会越多,职业选择的宽度就越大。
小萍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后来为了准备考研,就安心学习去了。虽然没有考上研究生,但学习成绩一直还是不错的。但小萍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能力。她觉得自己在大学期间没有积累什么成绩,考研也失利了,学生工作也没有坚持下来,自己没做成什么事情。我反问她,真的是这样吗?她说身边有朋友提出过她在哪些方面很不错,但她自己都不这样认为,可能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太苛刻了。
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是好事,这样的自省可以让自己不断努力。但能否在社会立足,能否找到一份工作,首先还是要看我们拥有哪些就业竞争力,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锻炼自己的长处,尽可能的弥补自己的短处。如果像小萍这样只关注到自己的不足而没有挖掘出自身的长处进行很好的展示,用人单位就无法发现她的就业竞争力,她职业选择的宽度就必然会变窄。
我们再来看看公式中的另一个影响职业选择宽度的因素:就业期望。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希望获得的就业岗位、就业地区以及薪水标准等的综合体现。就业期望是毕业生对自己理想职位的描述,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否能受到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器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能否得以施展等等。就业期望是影响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的第二个因素,就业期望很高或者很多,会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和岗位被自己拒绝。随着就业期望的不断增长,职业选择的宽度会不断变窄。
所以出现无路可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与就业期望之间的平衡出了问题,随着就业期望与就业竞争力越来越接近,职业选择的宽度就随之变窄,当就业期望大于就业竞争力的时候,就会出现无路可走的情况发生。
对于未来的选择,小萍自己觉得有两个方向,一是留在北京工作,但因为自己是外地的同学,所以留在北京很没有安全感;二是回山西老家工作,她的家人为她找了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但她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没有发展空间。听到她这样说,我帮她一起梳理了一下她的职业价值观,结果显示她最看重的是安全感和工作环境。她觉得回家工作对于安全感和工作环境方面都能够给她提供很好的支持,但她又很希望能够得到的是有一些挑战的兼顾安全感的工作,太安逸的工作有些不能忍受。留在北京工作,未来的前景太未知了,这让她很恐惧,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也没有办法选择这条路。在我帮她梳理职业价值观的过程中,她自己发现她的要求比想象中的多很多。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要求的人,但现在看来不是这样,自己想要的挺多的。想要的多了,就业期望就会增加,会把自己有可能的选择给堵上,导致自己面前的路变窄。
在我们面临职业选择时,自己面前的路到底有多宽,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的能力储备,储备的越多,我们可以选择的就会多;另外还要注意的一方面是我们的需求有多大,需求越大,我们面前的选择会变少。我和小萍讲了这个观点,如果像她现在这样,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很低,同时对下一步选择的需求很多的话,那必然会觉得自己无路可走。
所以,当同学们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发现自己无路可走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个办法。一方面努力发现并阐述清楚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要弄清楚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能够专注其中而舍弃其它,理性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我们面前的道路才会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