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左手捧书,右手执笔,无与伦比。读《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内心尽是感慨,说不完,道不尽。何乐所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蕴含人生大智慧,岁月精髓。如她,心有芷兰,细嗅红尘。
01.知足而恬淡,乃常活之泓
学之深厚,活之轻巧。一生奇趣无止无尽。
淘气的模样甚是可爱。纵使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故作深沉。活得轻巧,充满灵气,惹人喜欢。这淘气年轻的心态练就了后来的大气与恬静。身处战乱之时,嬉戏青荷,心静如止水的恬静与豁达。弥之珍贵。
吃馒头她也能吃出自己的花样来,把馒头瓤儿吃了,馒头皮搓成细长的一条,像极了蛔虫的样子,放在周芬的笔记上,然后装作害怕的样子把本子撇出去,还大叫好可怕。周芬也怕虫子呀,吓得不敢靠前,杨绛发现得逞了,哈哈大笑,一把捉过来虫子,一口吃掉一半,周芬这才知道是她的把戏,追着她打,两个小姐妹你追我赶的,欢乐极了。
02.满腹诗书气自华
封建时代,女子的才能都被条条框框的纲领所束缚,扼杀于摇篮之中。曾大言不愧地扬言:女子无才便是德。甚是可笑可泣。当然,这已经是历史,腐朽的封建文化。
杨绛先生,文学家,翻译家。雅静,博学,多才。精通多种需语言,翻译诸多名著。正如女儿钱媛所评论:“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一点也不逊色于钱钟书,彰显女性尊严,乃同胞的楷模与骄傲。
钱钟书在这次出行中《记四月二日至九日行》的诗中写道:"纷飞劳燕原同命,异处参商亦共天;自是欢愉常短苦,游仙七日已千年。"杨绛也不示弱,有诗如下:"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03.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最贤的妻非杨绛莫属。她真正做到了:“入得厅堂下得厨房”。除了不断“加工”自己,形体礼仪大方,多才多艺,还把整个家庭收拾得妥妥稳稳的。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烧煤等家务活,谢绝门客门面活等皆有杨绛先生所完成。家中事无大小,悉亲身操之 。正好是不懂人情世故的钱钟书的好帮手。
于钱钟书,杨绛亦友亦妻。相知之深,相爱甚深。正是杨绛两年长情的陪伴,心甘情愿的灶下婢,方有大名鼎鼎的《围成》之作问世人间。不写杨绛的钱钟书是不完整的,不写钱钟书的杨绛是欠缺的。
有人把文坛的夫妻分为三种:一种是始终生活在自己亲人的身影中,例如,许广平和张兆和;或者一方极其出众,相比之下另一方虽有才华却不够闪亮,例如,萧红和丁玲;还有一种就是齐头并进,相互扶持,钱钟书和杨绛就是这第三种了,可谓是"天作之合"。杨绛与钱钟书的结合,堪称奇迹。几百年轮回,这样的夫妇寥若星辰。灵魂的伴侣,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做坏事了,把台灯弄坏了";"我做坏事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门关不上了"
04.家有爱,多和美
杨绛:“父亲,我该学什么?”
父亲杨荫杭回答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杨绛的父亲说:"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
正是杨荫杭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直精神,淡泊名利之心,原则性强刚烈之性,塑造出杨绛的知足又不卑不亢,“古井无波,奈何雨落”的恬淡豁达心态,看轻名与利,是与非。这些精髓了悄无声息地融入其散文创作之中,使得其文宛如一面静敛的湖,平淡而意味深远,总是顺其自然,从来不会刻意地矫揉造作。而这自然的笔调里,又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记者采访杨绛说:“一生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她说:“女儿钱媛是我一生最满意的作品。”的确,杨绛以深厚的家学底蕴和读到的翻译风格闻名于世,一生著作等身。而令其最满意的佳作实乃女儿钱媛,著名学者兼作家。开明的家风,代代相传。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心有芷兰,细嗅红尘。细细咀嚼,饱含人生的大智慧,如一塘清水,清澈,明朗,甘甜,让人回味无穷,沁人心脾。在书中游荡,宛如与你相视一笑,像一阵清风,滋润心田。
悔文笔青涩才疏学浅,无能尽传心中倾佩与仰慕之情,徒留下那一份言之不尽的情愫,萦绕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