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我们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泡茶、饮茶可使人放松身心,洗涤灵魂,深谙礼仪之道。
作为一所位于老城区的学校,部分学生的礼仪教育是我们一个颇为头痛的问题。
这不,初二的小何又犯事了。
小何,一名留守儿童,年级出名的“混世魔王”,年级教育过他的老师几乎都被他骂过。这次,他在试卷上乱涂乱画,还写一些不堪入目的话,被李老师批评了,结果气势汹汹拿根棍子说要去找李老师“理论”。
这还得了?我决定“会会”这个“刺头”。
“报告!”门口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但是,听得出来,故意喊得很大声。
“进来。”门边走进来一个小男生,一头中分锅盖头,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左顾右盼,斜站着身子,不时抖抖脚,简直就是电影小说中活脱脱的“流氓痞子”形象。
看到他这副模样,我故意不理他,继续写我手头上的东西。一时间,办公室气氛安静得让他有点不习惯。站了10多分钟,他不再像刚进来时抖脚的那股气势,只是百无聊赖的站着。
“小何,会不会泡茶?”我突然问了他一句。
他一怔,大概没想到我会这么问。
按照他的预测,来到办公室的场面应该是这样的:我大声批评他,呵斥他——他回击我——我暴跳如雷,决定处分他。
估计这个场景,在他进入我办公室之前,已经在他脑子里预演了千百遍,所以他刚才是“准备充分”、“很有气势”走进来的。只是,他真没想到我突然这么问他泡茶的事情。
“会……会啊!”声音由虚到高。本来等着挨批的他,没想到我这么问他,不过很快就恢复他的“作战状态”。
“那行,请你帮我泡下茶,好吗?”
“啊?没问题!”跟他预想中的情形完全不一致!虽然带着疑惑,小何还是手忙脚乱动起来了。
“小何,在家里泡过茶吗?”“泡过,泡过,经常泡!”
“那泡茶的方法知道吗?”“知道,知道,很简单!”
看着他手忙脚乱忙活的样子,嘴上却还是一副“死鸭子嘴硬”的架势,我觉得好气又好笑,不过,心里也暗暗想:这孩子还是可以引导教育的。
一阵忙活之后,他给我端上来一杯茶。茶有点满,看得出还有点烫手,但是他还是强忍着给我端了过来。
“谢谢!小何,你觉得家里来客人,我们为什么要泡茶吗?”
“礼貌啊!”小何不假思索地回答我。
“很好,那你有没有听过‘茶满赶客’这句话吗?”说完,我微笑地看着我眼前这杯茶。
“没有啊。有这个说法吗?我还真不知道。老师,我不是故意的。”他知道我所指是什么。
“那你知道我们泡茶的第一遍是洗茶水,不是用来喝的吗?”
“是吗?我在家都这么泡的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再泡过。老师,泡茶有这么多规矩吗?”
这就是我一直在等的一句话。
“有啊。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我一边说,一边手把手地教他泡茶的工序,顺便聊了聊泡茶文化和礼仪。
他似乎听得津津有味,完全忘记了今天是到这里来接受教育这件事了,慢慢地向我打开了话匣子。
他谈到了他的家庭——他父亲本身游手好闲,对家庭不管不顾;他谈到了他的任性的原因——因为他觉得一些老师看不起他,不理他,所以他故意要制造很多麻烦让老师来找他;他甚至于开始谈到他的理想,并谈到如何一步步实现他的理想——初中毕业后去职校学厨艺,然后去打工,最后开一间饭店(这点让我很惊讶,原来他对自己早有规划);他自己主动谈起这次的冲突——因为在初一的时候,这位老师打过他(事后证明是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所以他一直耿耿于怀,现在觉得长大了,要找个机会跟老师“较量”一番。
当他一股脑儿把这些事都如竹筒倒豆般向我倾诉的时候,我心里感到庆幸——没有武断粗暴地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处分。
针对他所说的情况,我从茶的礼仪开始,跟他讲到人的礼仪礼貌;肯定和鼓励他的理想和追求,提醒他要学会行为处事和待人接物,这样对他将来实现理想是大有裨益的;希望他不要自暴自弃,要学会自律,从现在开始改变;只要他愿意,我甚至于愿意帮他实现他的厨师梦,做他饭店的第一批客人。
当我跟他说这一切的时候,我看到他眼里不时闪出兴奋的粼光。
到目前为止,谈话都是愉快的进行着。
我看时机已经成熟了,就直截了当对他说:“小何,跟你聊了这么多,现在我希望你能够正确认识到你的错误,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鉴于你造成的不良影响,你必须向老师和同学们正式道歉,并接受年级对你的纪律处分!”
“老师,我愿意接受这个处分,也愿意向老师、同学们道歉!只是我有个请求,能否让我在您的办公室向李老师斟茶道歉?”
“这个没问题啊!”
这小子学得还蛮快的嘛。
一场本来应该是剑拔弩张的“批斗会”,在我教小何学泡茶的过程中结束了。
小何是一个让人头痛的留守儿童学生,家庭原因加上青春期的特点,让他对一切都无所畏惧,行事乖张,个人的礼仪更无从谈起。很多老师在做他工作时都是冲突不断。而我这次成功的沟通是因为:1、事先了解了他的情况,知道他的秉性和特点;2、选择了泡茶这么一件事来让他打开话匣子,没有选择简单的讲道理,粗暴的批评、威压等方式;3、在教他泡茶的过程中给他灌输了礼仪的概念,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然,教育是一门需要契机和耐心的工作,这次成功的沟通使小何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在后来的表现中也有行为改正,但是,毕竟形成了长久的习惯的东西,仍需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耐心和不断的帮助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