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起了一个题目“如何才能更有效的思考”,要开始动笔时,发现这个题目起的太大了,谈论的也太多了,以目前的水平应该是驾驭不了。因此本周将题目缩窄一点,就谈一个从一思考就混乱到能形成一点思考的愚者,关于思考本身的几点感想。
之所以聊思考,我想也许会有人和当初的我一样,一思考就陷入万千思绪,貌似捧着脑袋思考了半天,但要下笔写点内容,就像严重便秘患者一样,挤半天也挤不出来,根本原因就是无法进行有效思考。
要谈思考,首先谈谈对思考的理解。按照本人目前对于思考的理解,本人会给思考下这样一个定义:基于一个问题,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梳理、整合,以符号形式表述问题答案的过程。
基于以上定义,思考包含了三个过程,首先提出问题,其次基于问题搜集整合资料信息,最后通过符号化的方式将问题答案表现出来,通常的符号就是我们的文字,当然可以包含绘画、音乐等其他形式。
梳理好思考的定义,下一步可以正式开始关于思考本身的一些思考。
这个情况也许你会很熟悉,当你坐在课堂上,或者在一个领导主持开户的办公室里,这时候老师或者领导猛然抛出一个问题,然后给大家时间来思考一下。这个时候,你对自己说,我应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于是这问题在脑中盘旋,各种思绪涌起,你拼命的迫使自己去思考,结果十分钟过去了,你脑子中除了一堆思绪,却没有产生任何有价值的观点。本人将无法有效思考的原因归结为以下3点:
1. 问题界定不清晰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思考陷入停滞,往往在于我们没有理清楚正在思考的问题。思考起始最关键的,就是要约束问题,界定问题的边界,问题越具体越好,越具体才有可能梳理出明确的答案。但对于一些大问题,往往包含了很多问题,也可以包含很多层级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思考过程中,首先将问题进行拆解和梳理,让一个笼统的大问题,变成一个个层次分明的小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将思考进行下去。
2. 信息不足或者没有得到整合
当问题梳理清楚后,就是针对问题的答案建构。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信息不足或者信息混乱,无法形成对于问题答案的支撑。就需要开展对于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如果仅仅是我们调动自己知识储备就可以想明白的问题,要做的就是将脑海中纷杂的思绪,通过头脑风暴用文字或符号记录下来,再将内容进行重新归类整合,变成条理清晰的表述,往往就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答案。而对于专业性更强的问题,如果已有信息不完备,就涉及到信息搜索、归类和整合了,这里面涉及的内容需要单独论述,这里就不再拓展了。
3. 缺乏有效的思维模型或工具辅助思考
提到信息整理,上述内容说明的有些笼统,怎样才能将信息进行有效率的整合呢?这就涉及到思维工具的使用。很多情况下,让我们凭空去组织信息,我们无法知道应当寻找那些信息,如何将信息进行梳理。而有效的思维模型或者框架,或者再简单说些就是套路,很多具体的事情都是有套路的,找好套路,就为思考搭好了骨架,剩下的就是寻找相应信息把骨架填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