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公公应不应该当儿媳面裸上身的问题,有个妞给我留言说:祼上身你们就觉得尴尬了,我公公上厕所还不关门呢,我婆婆还经常穿条裤头四处溜达呢。
OMG!简直当场震惊。
我一个朋友坚决反对和公婆同住,因为和公婆同住,真的很容易产生矛盾,她说,别说公婆了,结婚后就是和自己爸妈同住,都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对此,恐怕很多人都会表示同意,尤其和公婆一块住过的妞,全是泪啊全是泪!
因为婚姻不仅仅是两个相爱的人睡到一起那么简单,而是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人,带着各自原生家庭养成的生活习惯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所以,有时候两口子争吵,其实是两个原生家庭的撕X。
春节的时候,曾经在网上看到这么个实例,A姑娘和爱人都不是西安人,两人虽在西安有了自己的小窝,每年却还是回老家过春节,一般先去公婆家,再去自己父母家,非常辛苦。今年她怀孕了,于是和老公商量,把四位老人都接来西安,过个热热闹闹的年,听上去挺美的吧?一家大团圆,多棒!
结果呢,大年三十,两位妈妈竟差点大打出手。起因很简单,A姑娘夫妇计划买车。A姑娘的婆婆和亲家母说,你看,他们小家的沙发啊冰箱啊都是我给他们买的,谁让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呢,他们要买车,我打算再给他们五万,你打算给他们多少?
A姑娘的妈妈听后非常不开心,且不说姑娘买车,她本来就打算支援,你打算出多少是你的事儿,干吗拐弯抹角地逼我出钱?再者,家具是你帮忙买的,房子的首付,我还出了一半钱呢。
于是两位妈妈就斗起了法,开始说话还讲究艺术性,后来干脆句句暗含讥讽,到最后婆婆被逼急了,说,你们不在老家好好过年,来我们家凑什么热闹?
这下A姑娘的妈妈真心不爽了:你们家?他们的房子我也帮忙买了,怎么就成了你们家了,我还说这是我们家呢!
眼瞅话越说越难听,场面越来越难看,其他人见状,忙岔开话题,结果A姑娘的婆婆竟马上回卧室收拾东西,还泪汪汪地说要回老家,怎么拦都拦不住,A的老公觉得妈妈被欺负了,也很不爽,要不是A挺着个大肚子,她说老公估计也就和她开撕了。原本想过个和和美美的年,结果闹到这个地步。
其实把双方父母叫到一块过年,非常不高明,因为这不止是两个家庭住到一起,还要加上A姑娘夫妇建立起新规则的小家庭,也就是将三个家庭放到了同一间房子。三个家庭唉,三个女人都一台戏,何况是三个家庭?要是其中谁太作,唉呀妈,且等着看戏吧。
❷
说到原生家庭的影响,闺蜜曾给我吐槽过她老公,她婚后才发现老公个人卫生状况非常差,不爱洗脚、不爱刷牙,不提醒他永远不换内裤,最让她崩溃的是他冬天能一个月不洗澡。
最有意思的是,她发现她公公也是这么个人,既不爱洗澡,也不爱洗脚,所以,不要以为只有基因才会遗传,习惯也会遗传。
我们的很多生活习惯,都能够在原生家庭中找到遗传或者纵容的因子。
我朋友说她刚结婚的时候,某天下班回到家,发现她公公和婆婆已经吃过晚饭了,桌子上扣着两个盘子,婆婆说那是给她留的,她当时特别委屈,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等自己半小时,大家一起吃饭呢?在她家,无论多晚,都是一家人一起吃晚饭的,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到一起边吃边聊,她觉得特别温馨。
起初还以为是公婆对她有什么意见,后来才发现,公婆家都是各吃各的,起因是她公公年轻时经常上夜班,公公一般自己吃完饭,就去上夜班了,日子长了,就养成了各自吃饭的习惯,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她开始极力主张一家人要一块吃晚饭,比较有家庭氛围,后来因为她老公总是动不动加班,干脆放弃了这个念头。你看,家庭习惯方面,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一般情况下,是根深蒂固者胜。
❸
我曾经讲过朋友的朋友的故事,那妞儿的婆婆是个高知,有一天她因为大姨妈来了,急匆匆回到自己房子,没和婆婆打招呼,婆婆非常生气,觉得儿媳无礼,要求儿媳道歉。这在咱们普通人眼中,没打招呼么,至于么?据说后来这件事,以儿媳妇道歉为最终结果。
的确有一些家庭,非常注重礼节、规矩,甚至仪式,讲究比较多。
《围城》里边,孙柔嘉和方鸿渐婚后的很多争吵,也和两个原生家庭有关,先看一段孙柔嘉第一次去方家拜访前与方鸿渐的对话。
孙柔嘉问:“你家里比我们古板,今天去了,有什么礼节?我是不懂的,我不去了。”鸿渐说:“今天是彼此认识一下,毫无礼节,不过父亲的意思,要咱们对祖宗行个礼。”柔嘉撒娇道:“算你们方家有祖宗,我们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祖宗!你为什么不对我们孙家的祖宗行礼?明天我教爸爸罚你对祖父祖母的照相三跪九叩首。我要报仇!”鸿渐听她口气松动,赔笑说:“一切瞧我面上,受点委屈。”柔嘉道:“不是为了你,我今天真不愿意去。我又不是新进门的小狗小猫,要人抱了去拜灶!”
方家是旧式家庭,又是一乡之望,家里有诸多讲究,虽然因为战争背井离乡亲,蜗居上海,可是多年来形成的规矩是断断不会丢掉的;孙家无论财力和地位,都比不上方家,算是小市民家庭,并无太多讲究。方鸿渐去孙柔嘉家,并没有三跪九叩首拜祖宗,所以孙柔嘉才会感觉“吃亏”,而这种情况,较起真来,也非常容易闹矛盾。
有个妞说特别讨厌跟老公回家过年,因为每天都在拜年!今天去二舅家,明天去三姑家,所有亲戚家都走一遍,她感觉老公家太注重“仪式”,穷讲究,烦不胜烦,而她家过年亲戚间就不太走动,她感觉很糟心。
现在大家爱用“仪式感”这个词,如果两个家庭,一个比较有“仪式感”,另一个比较随意,当然也容易引起矛盾。比方,有的家庭就觉得生日无所谓,有的家庭就很在意每个人的生日,如果在意的遇到不太在意的,是不是会觉得委屈呢?
❹
年经的时候,有人说婚姻要门当户对,我颇不服气,都什么年代了,还门当户对呢,后来发现,咱们老祖宗们是多智慧才总结出这种信条,这个门当户对,不只是指家庭条件,还指消费观念。
以我和我老公为例,我是个省惯了的人,买东西前会仔细比较价钱,总想买到性价比最高的那一款。以买雪糕为例,我会问,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问来问去,基本上还是买一两块钱的,可我老公不是,他喜欢吃哪个拿哪个,从不问价钱,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买了两支雪糕,共六块,他的五块我的一块,我于是就觉得不平衡,凭啥他的贵那么多,我的这么便宜,他是这么回答我的,那下次你也拿贵的啊,不就一个雪糕嘛,再贵能贵到哪去?
嘤嘤嘤,别以为这是小事儿,要真计较起来,也会让夫妻二人撕X,而你的消费观,很有可能来自家人的影响。
我有个朋友,刚结婚时买了双1000多元的运动鞋,她婆婆当时眼睛都红了:还向别人吐槽儿媳不会过日子,乱花钱。她觉得非常委屈,因为从小她就被父母教育,衣服可以凑合,但鞋子不能凑合,一定要舒适。她觉得一双好鞋可以穿好几年,乍一看贵,实际上省。可她婆婆不算这个细账,认定了儿媳花钱大手大脚。说到底,是消费观念不同。
是的,说白了,婚姻就是两个家庭的互撕,生活习惯、各种成文不成文的规矩,甚至消费习惯,都可能引发你们婚后旷日持久的战争。
选择婚姻,不止是选择爱人,同时也是在选择一个家庭,一定要多方面了解你和他的家庭合不合拍,三观有无太大差异。如果相差太远,而你又非卿不嫁,那么,最好还是不要考虑和公婆一起生活,同时不要给两个原生家庭太多共处的机会。
而已经结婚但发现和对方的家庭十分不合拍的各位亲,要么忍,要么不一块儿过。至于改变他甚至他的家庭习惯这种宏图伟志,还是不要实施的好,明明嫁的是只狗,想让它学鸡打鸣,不是太为难自己了么?不科学啊。
与其婚后费尽力气改造对方,不如好好反省下:早干啥去了?
李清浅,已发表小说杂文等近百万字,专注细琐生活中的美好,讲故事、聊感情、话家常。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