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高兴自己选择参加28天拆解稿/听书稿的课程,之前选择弘丹老师也是关注了很久之后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整个3月,因为这个课程,过的是非常的忙碌和充实,整个学习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所有课程都是回听,因为晚上8:00正是小孩睡觉的时间,很难直播听.
2. 回听有个不好处就是不能现场问问题,其实你听完是有问题的,但是每次回听后再看看小伙伴的问题,再爬完课程群,感觉自己也没问题了,实际操作的时候有些还是不是很懂.
3. 写作时间不好安排,有时候听完课程之后在看书,写作,几乎都到凌晨才睡觉,也试过早起,6点起来洗漱完毕理一下思路,还没写几个字,小孩就醒了,白天上班抽空写写,总会打断思路,感觉自己在时间安排上还是混乱的,需要有一整块儿时间来写会好一些,打算买弘丹老师时间管理的书来看看…
课程学完了,也按时完成了作业,我自己的心得有3个方面
首先,是基本学会了速读法
第一次在一周之内看了2遍400多页的书,在之前我是不敢想,也做不到的,我读书都是一字不漏的读,对于故事类的高潮部分我会记得很多细节,甚至很经典的句子和对白,但是对于功能性的书,我一字一字看的很枯燥,看完也总结不出什么重点,不过我都会坚持看完然后束之高阁…并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完全是为了看书而看书,现在看来这样看书全都是无效的,上了课才知道有速读法…,感觉自己孤陋寡闻…,练习了速读法,确实快了很多,但是不是很熟练,还需要继续持续练习…
其次,谈谈我对拆解稿的理解
1. 拆解稿是把一本书拆成若干个主题,让读者分多次消化,相当于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书籍内容的精华版,都是干货,分次推送给读者,所以提炼中心意思很重要。
2. 标题要吸引人,虽然几个字或者几句话,但要能让读者一看就会知道接下来的内容主要讲哪些方面,才能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3. 内容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专业,深奥了不好理解,专业了就会失去兴趣,得拿捏这个度,作者要能讲清楚,读者要能看的懂,这是难点
最后,说说听书稿,听书稿我觉得是比较难的
听书稿就相当于你要把这本书看懂,然后提炼出重点和主旨,用你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就好比你看了电视剧《都挺好》,把46集的内容用20分钟讲给一个朋友听,就像聊天一样是非常口语化的,比如: 我告诉你啊,苏家那爹,真是够作,够能折腾的,他呀怎么折腾老大的…,诸如此类的讲,朋友就会有兴趣还会有共鸣,就能继续听下去,不用像电视剧那样第一集讲了啥,第二集又讲了啥,要这样,估计朋友听5分钟就听不下去了...
我后来看了我自己写的,让老公念给我听,我自己都听不下去,就像是事件罗列…,一点都没有吸引力…
上面这段话说了听书稿的3个点,一是看懂,二是提炼中心思想,三是口语化
1. 其实每一本书每一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既然听书稿是我们对原书的转述,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尊重作者的意思,也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样的转述给听众,不能把听众给带偏了…
2. 中心思想的提炼要时刻记得听书稿的对象是听书的,听书的同时一般都会干着其他的事情,或者在开车,或者在做家务,或者在跑步,这个时候中心思想就显得格外重要,要能让听众记得,就需要多次被强调,在开头要总结,每一段结束也要总结并能合理的过渡到下一段,要有一个连贯性,使听者偶尔出离的时候,随时可以拉回来
3. 口语化我其实一直不太明白,我自己在写的还是我觉得都很浅显啊,没有过多的修饰啊,有点像流水账一样,后来在新世相听了很多书,返现其实简单平实并不能完全就是口语化,口语化应该就像和朋友说话,你说一句他听得懂,即使几个字没听清楚,他也知道你在说啥,也要听起来抑扬顿挫,能抓住听众的耳朵,而不像是念经一样…
课程学完也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上比较混乱,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消化,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
班里很多同学都已过稿,除了羡慕,也看到差距,差距也激励了自己继续学习写作,并把它当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来经营。
已报名青橙学院,希望可以跟着弘丹老师在写作的道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