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具体措施以及家长该如何应对?
一、减轻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负担
1、作业的布置:9月份开始,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了,三四五六年级学校给学生布置的课内作业完成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初中生课内作业是不能超过1个半小时的,要充分的保证孩子们的睡眠。
2、校内老师不可以以各种理由、各种名头给家长去布置作业,不允许家长给孩子代改作业、作文,这样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要求校内的老师更多的担起这方面的责任,布置作业方面也要更精心更专业,做到校内精讲课后精炼。
作业是校内课程的补充,作业辅导不是盲目补课,不是超纲教学,更不是营造焦虑。
3、政策还要求各个义务教育学校开设课后延时服务,要求学校的下课时间不得早于当地的普遍下班时间,让家长能够安心上班,孩子也能够安心学习。
二、对校外培训的监管
1、这次的双减政策有一项是针对课外培训机构的,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无证无照的不允许私自开培训机构。
要求各机构不能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进行学科培训,同时要求学科类教育机构一律不得上市。
三、给家长的建议
公办学校班级几十人,老师的精力很难平等的分配给每一个学生,所以说家长还是需要有培训机构的存在,希望课余有老师来帮助孩子来辅导功课。
有时候家长的的确确也是有心无力,哪怕是有时间,也是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的功课,那怎么办?
为了给孩子辅导作业,整天鸡飞狗跳,这个对于很多家长也是非常能够感身受的。
家长的焦虑来源还是希望能够提升孩子的文化成绩。
其中一个很现实的事情就是:现在的中考会五五分流,50%的孩子是会上普高,去参加正规的高考,还有50%的孩子就要去上职高,去学一些技术类的专业,通俗一点,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蓝领。
当然了有很多的家长还是可以心态平和的去接受,我的孩子的能力点在哪里,就让他从事擅长的工作。
行行出状元,大家是社会分工不同,每一个行业都是被社会所需求的,在哪个行业也都能做出成绩。只要孩子能创造价值,这都是很好的。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家长还是不甘心的,我还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到前50%里面去参加正常的高考,所以对于学科内培训的需求还是很强烈的。
所以,培训机构周一到周五晚上8点半之前孩子还是可以参加学科类的培训的,那么家长就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
周六周天,现在国家也支持课后托管,周末课后作业量大的时候还是可以送到课后与托管里面,老师自然也会给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孩子不会的题,也会进行查漏补缺。
所以家长们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现在培训机构不是被完全取缔,而是在规范管理,是希望给家长们提供价格更合理培训质量更高的这样的培训机构供大家选择。
“双减”政策下,浅谈教育的公平性
最近国家叫停K2教育培训,好多做K2教育的培训的老板最近日子真的是很难过。
他们有的市值从千亿美金跌到了几十亿美金,这不是腰斩,不是脚踝斩,这直接就是拇指斩。
你知道国家为什么叫停教培行业吗?
我看过一篇文章,它分析的很有道理,看完也许你就彻底理解了。
基础教育最中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筛选谁去当科学家,谁去当工程师,谁又去当工厂的工人。
国家希望孩子们,学习相同的知识之后,通过高考,将有能力的筛选出来,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对整个社会来讲都是最有利的。
另外更重要的是培训机构不可能全面地去培养老师,对他们最高效的办学方法就是从公立学校去挖优质老师。
2倍工资来不来,10倍工资来不来,你想象一下那些好老师,他到了培训机构,那么家长,你就实际要花好几倍的学费,他才有可能遇到好老师。
当教育资源变成了根据家境来分配,那么这样,富有的家庭就垄断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而且这种推断,在美国已经成为了现实,豪门往往三代都是名校,普通学校毕业只能掌握维持一个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
其实目前咱们国家已经出现这个趋势了,像清华北大这几年招生,越来越发现来自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而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逐年增高,因为大城市它的教育水平本来就高,再叠加各类的教育培训机构,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中下层上升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窄,这叫什么?叫“圈层固化”。
那么叫停校外培训就能够实现完全的教育公平吗?也许也挺难的,最后依旧会有人不惜下血本,一对一的搞家教。
这是韩国正在发生的事实,持续向顶层集中,但追求公平的本质就是对抗这种趋势。
我觉得过程一定是很艰辛的,也会充满波折。
但是我们能看到,国家尽量保证教育公平的初心是没有改的,而政策的出发点,也是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我们的高考和教育制度,依旧是这个星球上少数教育公平的晋升通道,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这样的公平教育通道。
”双减“政策真正能为家长减负吗?答案是不能
1、竞争依旧激烈
长期的竞争没有减少,考试选拔人才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中国人口基数大,优质的教育资源稀缺,高等教育的水平直接影响了孩子未来的收入水平与社会地位。
不像北欧福利国家,不争不抢也能过得不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好生活就是拼抢来的。
2、中考分流强硬
分层分流提前,而且政策更加强硬。
从今年起,初中毕业后五五分流,50%的孩子上普高进入大学,50%的初中毕业生将不可逆转的进入职高或者中专。
之前还有复读,现在真的是一考定终生。
原来家长和孩子有12年的时间去争取优质的高等教育,现在只剩9年了,所以义务教育的拼杀将会更加激烈。
3、电影院效应
政策层面的平均化,无法遏制家长们的暗自竞争。
这好比看电影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那他后面的所有人都会站起来,这就是电影院效应。
同样的只要有任何一个家长找到了任何一种提升孩子竞争力的渠道,不论是某个悄悄补课的老师,还是一个开在小区的补习班,甚至琴棋书画的特长班,其他家长也必然跟风而动。
4、家庭影响放大
由于减少校外补习,原先孩子在补习机构的时间将会由学校和家长来分摊,家长会有更多时间去影响孩子的教育,那无论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都将会被放大。
所以说,双减政策减负减得是孩子,不是家长,拼爹拼妈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不仅拼经济能力,也拼认知水平,所以说家长们,请不要闲着,尽量去提升自己的认知,你认知有多高,孩子的未来就有多远。
如何彻底解决教育焦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教育矛盾的本质:
1、为什么要抢独木桥
首先有些孩子就是学不好文化课,考不了高分,可能是因为外部环境、教育资源、也可能是因为基因和遗传。
试想你让一个不适合学文化课的孩子去拼中高考,就是赶鸭子上架。
有人就问了,孩子们各有各的优势,为什么非得拿自己的短板去跟别人的长项竞争,你让他干点儿别的不好吗?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干别的不好!
2、根本原因:贫富分化、教育分层
2019年中国劳动人口,基层劳动者占70%,包括农民、蓝领工人、白领工人(服务行业人员),这70%的人只分配到了社会财富的5%左右,剩下将近95%都和他们没关系。
而高等教育几乎是普通人向上移动的唯一途径,试问这样的贫富差距下,孩子们怎么可能不去拼中高考?家长们怎么可能不“鸡娃”?
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在分流,而是在分层。
分流是一左一右,因材施教,但是没有高下之分,分层是一上一下,云泥之别。
分流没关系啊,我适合那条路就走哪条路,分层不一样,管它适不适合都得拼命往上层挤。
所以说,教育焦虑的本质是就业焦虑,而就业焦虑的本质就是社会财富分配焦虑。
3、如何彻底解决教育矛盾?
有且只有一种方案,就是缩小中产与低产之间的贫富差距,直到基层劳动者的收入与生活水平接近普通的白领和小康水平。
注意限定词,是缩小中低产之间的收入差距,跟最富的那层没关系,因为你也不可能去缩小跟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注定会越来越大。
但是只要中低产之间趋近了,那大家也就没必要去拼中高考的独木桥了,我做工厂工人,收入虽然没有你白领高,但也不至于太差,而且我做的是自己更擅长更开心的事儿,那我也没必要在我不擅长的考试上跟你抢,这才是真正对教育焦虑釜底抽薪。
写在最后
教育矛盾的根本在于收入分配的不同,双减政策在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但是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又起瓢。当然,缩减贫富差距是一项艰难而浩大的工程,也是我们国家正在努力追求的目标,我衷心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图片|网络
作者|沐沐晓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