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我妈打电话,快挂的时候她都会嘱咐我一句:早点睡,不要熬夜~
每次我嘴里说着“好,知道了”,但常常也都是凌晨快两点才睡。
并不是有什么必须要忙的事,只不过习惯性的睡前要在各大平台看看资讯,以及喜欢的公众号、微博博主发的内容,而时间就在这样的放纵中过去了~
早上又八点起床,有时候一早上脑袋都有点昏昏沉沉,就连情绪都很差。
说来也是奇怪,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作息极其规律,过着老年人般的生活,从不熬夜,也很少睡懒觉,整个人状态都很好~
但工作后,熬夜倒成了常态,习惯性的晚睡。
最近几天,提升了所有事情的效率,做事从容了许多~
又因为朋友习惯早睡,配合她的作息,睡觉时间提早到了11点半左右。
这样早上六点半就可以起床,稍微睡迟一点的话也是七点起床。
公司距离住的地方很近,这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八点35分出门,中间可以有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用来写字、边听音乐边读会书~
早起有空闲时间做点喜欢的事情,心情也会很愉悦,储备的心力足够应付一整天的工作辛劳,算是达到了身心健康的状态。
要如何在日常的忙碌与琐碎中,归置自己的情绪与心力,这是一件很值得我们思考及不断优化的事情。
我最敬佩的作家是村上春树,为了能有精力、体力专心致志的创作小说,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过着自律的生活。
开始写小说后,就坚持跑步,早睡早起,每天写够规定的字数。
除非万不得已,一天也不间断,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七十岁的年纪还保持如此高产的原由,不仅自己写作还翻译欧美的作品。
对于为何能坚持这种这种自律的生活方式,他是这样解释的:
“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次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时间逐渐被切割成了碎片化的,而心力、精力都会越来越稀缺,如何安排时间和精力,就会成为很重要的事情。
这份重量并不仅仅只是如何进行简单的分配,而是在选择之后知道对于自己来说,应该把仅有的心力与精力聚焦在哪里。
昨天摘录了一段很喜欢的心理学博主崔庆龙老师的内容:
肥胖和熬夜一样,并不是要减多少重量,或者提前多少时间睡的问题。
而是自己的生活结构,如何在身心层面上替自己优化出一个结果,且一直保持稳定。
有时候我们沉迷于社交网络,虚拟世界,在生活方式上对自己的放纵,让自己身心都很累。
让生活更规律一些,对自己能稍微有一些自控力,反而成为了一个在身心上都更平和、轻盈的人,这是一种极其舒服的状态。
我每年都要重读一遍的书主要有两本,一本是村上春树的《舞舞舞》,另外一本就是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
他们两位都是极其高产的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高达90多本,有一次在一家书店,整个日本作品区域,一大半是东野圭吾的作品。
我不仅喜欢他们的书,更喜欢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对生活的态度。
村上春树在《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一书中,说自己不是一个适合团体竞技的人,也不把输赢看得太重,主要是享受跑步的过程和达成目标的快乐。
这不单单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一种有效的隐喻,通过每日的练习,积累日后参赛的经验,通过一点点的拔高目标的横杆,超越昨天的自己,这才是令人愉悦的。
东野圭吾在第一部作品《放学后》获奖后,便决定辞去工作,全职写作。
同事都劝他,但他坚定地说:我相信我还能写出来更多更好地作品,现在他完成了90多本书。
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按照自己内在的心灵轨道往前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道什么样的生活适合自己,知道在任何一种结果来临之前,我们必然要付出很多播种与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