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作品,尽是诗歌、怒骂、谜语、誓言、忏悔等杂糅的辞章,你找不到一篇类似康德或者黑格尔那样逻辑严密的文稿,但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都能从他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他更接近于生活和心灵本来的面貌,这是他能成为20世纪现代人之父的原因。
尼采善良、真诚、热情洋溢,他活着的时候不受人待见,因为他是个个性不听话又很招摇的奇人。尼采的写作方式,是以自说自话作为对他人的心灵教导,他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去解释世界,你在以自己或者社会的眼光评价他,他却已经远远超出了可以评价的性质,影响着读者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方式以生命本身去存在。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敢做让人讨厌的人是一种能力》,“多数人的评价”对一个人来说常无异于命运的判决书,我们或沉迷于赞美,又或失落于鄙夷。就生活来说,尼采是这样的人:他没有攻击性,他没有想控制或者强迫改变他人,他会因为不被他人理解而痛苦,但人们怎能要求他放弃他最珍视的精神自由,当一个普通肉体承载太多的精神再加上一种自我表达的需求,只关心自己内心世界,不强求他人, 就算只是要求不被干预的自我保护也会被他人视作强势,这大概是尼采一生的苦楚。
我个人一厢情愿的理解,尼采这种痛苦的解脱最终落脚到人性的“未定型”,或许这听起来就等同于“不靠谱”、“不成熟”。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最优秀的人格一定是不成熟的,这恰恰意味着,不断尝试变化和新鲜的人生,最终将获得一种“丰富的力量”。常想,若尼采未走那么远,若尼采未疯,或许他会在年老的时候变的宽和而平静,或许会屈服于上帝,然而,那已经没了永远年轻的尼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