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暂且不论元稹的情史人品到底如何,这首悼亡诗的动人是无法否认的。见过沧海水,巫山云,其他风景都已经不值一提;走过花丛却懒于回眸,半是因为修道半是因为你。这首诗巧用比喻,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亡妻韦丛真挚无比的深情。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举案齐眉,相濡以沫。除了这一首《离思》,元稹还有许多首经典的悼亡诗,比如《遣悲怀三首》。一句“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既有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怀念,又有对亡妻恩情无以为报的悲痛,可谓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悼亡诗相信大家都听过,苏轼一向以豪放词风闻名,这首词却写的情真意切,哀婉缠绵。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在两人阴阳相隔已过数年之际,苏轼梦到亡妻,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梦里妻子仍在对镜梳妆,而自己辗转漂泊发鬓成霜,梦里对望恍如隔世,自然已是泪落千行。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痛彻心扉的哀伤,已不是未曾经历过的人所能轻易感同身受的了。时间或许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但它独独治愈不了碧落黄泉的绝望。何以相忘?不思量,自难忘。
三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词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作者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贺铸一生辗转各地担任低级官职,抑郁不得志。年近五十闲居苏州三年,其间与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亡故,今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词以寄哀思。故地重游,最是容易触景伤情。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失去你正如梧桐遭霜,鸳鸯失伴,我已是心如死灰,疲倦不堪。“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失去了你,还有谁会为我挑灯补衣,共我半生流离,伴我白首同行?此种伤痛,令人动容,此间深情,令人铭记。
说起补衣,《诗经》里也有一首悼亡诗《绿衣》:
绿衣
【先秦】佚名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身上的衣服都是亡妻一针一线所缝制,睹物思人,越发相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一种思念,跨越时间,跨越生死,绵绵无期。作为最早的悼亡诗之一,这首《绿衣》对后世悼亡诗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无论采用怎样的艺术创作手法,最打动人心的都是诗中蕴含的刻骨铭心的深情相思。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的结尾安静又淡然,看似平淡,细思之后却不忍落泪。该如何衡量斯人逝去后的时间呢?是沧海潮涨潮落的时间,是明月又照松岗的时间,是新垅生出春草的时间,是枇杷亭亭如盖的时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沈从文曾经说过:“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些悼亡诗,都是在怀念那些曾经相遇却已经相离的最好的那个人。它们字字泣血,仿佛在说,纵然青梅枯萎,竹马老去,可我爱着的那个人,依然是你。
正是:
三首千古悼亡诗,追忆故人已成痴。
愿许来生山海誓,又恐擦肩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