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国民阅读的宏大背景下来审视我们的个人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才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至少,这样的读者不会拖国民年阅读量平均数据的后腿。显而易见,阅读,事关文化传承。当然,阅读也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正如一花一世界,一本好书,会打开我们的个人视野,对认知、思想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带来极大的提升。
既然阅读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有着鲜明的个人烙印,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并没有爱上阅读,或者对阅读没有好感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权利。吸烟有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这并不妨碍烟民们义无反顾地享受吞云吐雾,且欲罢不能。
问题是,无损健康且有益心智的阅读,怎么就这么不招人待见?
这与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的受教育经历有很大关系。自上学开始,我们就被要求进行阅读。课堂上,老师带着我们阅读课文、做阅读理解习题;考场上,我们要绞尽脑汁写出尽可能正确的阅读理解问题的答案;假期中,我们要按时按量,尽可能保质保量地写读后感;不止汉语,就连学习英语,阅读也是绕不开、躲不过的。其实,这时候的阅读,于我们而言,是在费尽心思地同出题人、判卷人斗智斗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一分之差,就可能让我们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就可能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阅读这事儿,马虎不得。然而,我们没有因此爱上阅读。应试教育中,我们被动阅读的模式,无法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爱,又谈何容易。被动阅读是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我们对阅读的无感也就在我们日复一日的阅读理解中日积月累,并从课堂蔓延到考场,然后是我们的生活日常,甚至我们走出校园许久之后,回想得起当时做阅读理解题的苦苦思索,回忆不起当时读到的文章言有何物以及带给我们怎样的触动。
被动阅读,对于成绩相当重要,可也对我们的整个阅读生涯,产生了不良影响。于阅读的乐趣而言,这样的阅读,读而无味,弃又可惜。我们的时间精力被聚焦在划线句子的意义、关键词的含义、作者的这句话如何理解等问题上,错过了我们本可以从阅读中得到的洗礼熏陶。得一木,而失森林。我们通过了一次次考试,却一再地遗失了阅读的美好。
我们经历的是:阅读,这样一件美好的事,化作了煎熬。多少人一看书就头昏脑涨,一放下书就神清气爽。上学的时候,阅读就是一项差事,就是为了完成作业、通过考试,应付老师家长。工作后,很多人更是与读书之路渐行渐远。书,都被拿去垫电脑了,被丢在角落惹尘埃了。
难道,我们不能主动阅读吗?
不是为了打发谁满意,而是要让自己舒心惬意。我们想读,想在一段时光中静下心来,沉浸在一个文字的世界,探索更多可能。我们想改变自己,增长知识、提升认知,或者,只是纯粹的娱乐消遣,逗趣儿,解闷儿,又有何不可?管他是理论性作品,还是实用性作品,也不分啥大部头、口袋书,凡在我手,都按照我的方式、我的节奏来阅读。兴之所至,读他个天昏地暗,直到深夜阑珊。时间紧张、事务缠身,那就粗粗翻阅、浏览一二,毕竟开卷有益。我们可以功利地读,为了升学、为了升职,我们也可以漫无目的、肆意畅游书海,又有什么不可?
在阅读这件事上,我们真的需要化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阅读的真正乐趣,才会为自己打开一扇窗,发现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阅读起来,越主动,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