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写作后,给自己定了一个一年100万字的目标以后。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都没有在刷手机玩微信了,都是在想今天要写什么。
本来我的设想是每天写一个主题,以这个主题去深入的写文章,然后再根据这个主题发现自己的思想。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时时刻刻都要留意身边哪些东西能启发我,作为写作的一个主题。
算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
因为老是讲一些自我激励的话,讲打鸡血的话,讲为什么要写作的话,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杰拉菲尔德的异类讲过。每个人都要经过1万个小时的学习才能成为专家。就算我每天写到1万字,我就能成为一个写作的专家吗?很显然不是。
除了日常的学习以外,还要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显然不是练习自己已经熟悉的东西,而是要去锻炼自己不熟悉的东西。
这就像NBA的球员一样,他们平时的训练,特别是休赛期的训练,根本就不是练习篮球的技巧,而是锻炼其他项目。
比如,我看到勒布朗詹姆斯会在休赛期间练习瑜伽。记得好像看过一个视频,他在球上放了一个木板,然后两只脚站在上面,两只手伸开,这就是锻炼一个人的平衡能力以及核心力量。
这个动作看上去简单,但是实际上做好要调动全身的力量以及平衡能力,柔韧性等等。也是建立在2米06的身高,接近250斤的体重,做这些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我现在是我人生当中体重最重的时候,大概有150斤左右,这个时候我都觉得我的身体的控制能力要比130斤的时候我差得多,何况这些人他的体重已经接近250斤。
而看到史蒂芬库里的训练,就更加的有意思。他总是做各种各样新的训练方式。比如常规双手运球。但是一个球是加大版的篮球,另外一个球是网球。这样不断的训练,去磨炼自己的球感。
另外史蒂芬库里的核心力量,还有他的卧推都不低于一个中锋的训练的力量。
其实这就是1万个小时,再加上刻意练习。
这些NBA最顶级的球员,他们训练不是日常已经熟悉的动作,而是训练一些非常规的动作,然后在球场当中,电光火石当中身体适应比赛的节奏,而不是从意识上去进行比赛。
如果老是讲一些熟悉的话,重复的话,车轱辘的话,我觉得真的是没什么意义的。
怎么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加个意义所在呢?
这也是受到李笑来的影响。如果做一件事,不赋予一个特别的意义以外,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就比如说,我想写100万字,我写100万字的意义是什么呢?
难道就是记录我每天的生活?其实这个也没有什么好记录,因为我是一个不看过去的人,我只看未来的人。
因为过去已经发生,谁也不能改变。
也许有的人说可以缅怀过去,看到以前的日记,就知道之前是怎么生活的。
也有的人觉得老了以后,我可以看到我之前年轻时候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当时是怎么想的?
以我的角度看这更没意义了。
大部分人的生活根本就没有那么精彩,无非就是一个自我的演绎而已。
那每天写作不记录生活,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写作是为了整理思路和引发思考。
我为什么想从一个主题去延伸的写作呢?
因为只有对一个事物的理解够深,看问题的角度足够特别,或者根据一个点能延伸出无数个分支出来,大脑就没有生锈。
这才写作的最核心的原因。
思考一件事情,往深往透了去做,不是只记录事件的本身。
事件本身背后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是深度的思考。
其实这跟知识IP也是同样的道理。
知识IP的本质就是影响力。
知识IP通过思想的传播,吸引一群同频共振的人,然后进行知识变现。
他们为什么能吸引一群人呢,就是它把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经过自己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演绎,给人一个新的启发。
所以思考能力。理解事物的能力,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
获得影响力的方法只有三种:
第一种:思考能力
第二种:演讲能力
第三种:写作能力
其实演讲能力跟写作能力的源头都是思考能力。
思考又是什么呢?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会想东西,为什么不同的人脑袋思考的东西,想到的东西以及呈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呢?
这里不得不又要说到人为什么要读书。
很多人都会提出一个问题,就是看那么多书,你全部记得住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坏问题。
看书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全部记得住,因为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东西叫做搜索。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记那么多东西。
看书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呢?
看书最大的目的会启发思考能力!
我看书的时候,我把买来的书我首先会看一下前言,目录,书中的黑体字的部分。如果能吸引我的话,我才会认真仔细的去阅读这本书。
如果内容一般的话。看几眼大概就知道这本书再讲什么了,也没有必要去深入的阅读。
我现在看书已经磨练出一个能力,如果这本书的内容很好,我就会精读,如果说内容一般的话,我会快速阅读。
其实我看书也跟别人不一样。看书的时候大概会准备蓝色和红色的签字笔,然后再拿一支荧光笔和便签。
一般会用荧光笔标注我认为重点的部分,在拿红笔再去写下我的注解,给我带来的启发是什么?
当然这种看书的方法比较累,也比较麻烦。但是只有这样子,我才觉得能把一本书的精华吸收进来。
我重点的不是记录书中的内容,而是书中的内容给我带来的启发与思考。
这才是读书的意义,而不是说好像发现一个新的知识。
知道的比别人多,知识比别人多,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要把学习的成果变成行动的结果,把知识变成能力,这样才有意义。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具备任何的权威性与参考性。
这也仅仅是我读书的方法和认知而已。
为什么敢讲读书方法呢?
是因为我真的买了非常多的书,也看了非常多的书。我不夸张的讲,我买书的钱应该超过了30万。现在我每个月买书的费用应该都在1000-2000元之间。
为了买一些绝版的资料,一本书可能都要三五百元。我依然买,因为我觉得知识是无价的。
其实有的时候我在想我家里是新华书店吗?
怎么新华书店有的书,我大部分都有了,确实我真的把很多的时间都放在了选书跟购书上
我买书还一个目的,希望我的女儿从小到大在任何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很多的书本,并且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
为了这个目的,我也是煞费苦心,我买了非常多的儿童的书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绘本,而是超精美的手工书。
不是做手工的书,而是手工做的书。
比如我买了很多的立体书籍。而翻开一看,一本书就形成一个立体的模型。还有一些探险的书,书中有很多的机关,很多的道具,每次看书都会有一个不同的发现。
我是希望我的女儿,她每次在看书的时候都有新奇的东西,让她从小就觉得书本是一个非常好的玩具。
尽管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际的情况我并没有发现女儿有对阅读有什么特别的热情。
她感兴趣的依然是芭比娃娃。
不过我们从来没有去限制她的成长,也没有去希望他她必须按照我的设想去成长。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有她的生活,她有选择的权力。
家长所需要做的是支持,而不是干扰。
她现在才一年级,但是我已经准备了写作课的内容和思维导图课程的内容。
我买了这两个方面特别多的书。
这个写作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写作,而是国外小学生的写作。中国小学生的写作跟外国小学生的写作有什么不同呢?
比如说国外的写作课都是给方向给模板。给一种套路,不要觉得写作没有套路,写作的套路是非常多的。
国外大学一门课是写作课,专门讲如何写作。
因为西方人都是讲究系统,流程,方法论,所以写作也是同样如此。
专业的写作训练,写作出来的东西会更加的严谨,流程与规范。
写作训练课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作为一个职业作家,还需要专业的写作训练吗?
答案依然是要的。
好像国外的职业作家,他可以一直保持一个非常稳定出版节奏,这跟他接受专业的训练密不可分。
而中国的写作更多的是靠个人的天分。你自己所摸索出来的方法,每个人的写作特点都是不尽相同。
我一直在说,在还没有把工作做得特别透彻的时候,不要去搞个人的灵感发挥。一定要去学习系统的方法论,就是去学所谓的套路。
把套路弄的了然于胸,运用得当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需要灵感的。
怎么这样说呢?
一个人还不会走路的时候,你就让他去跑。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做法。
其实我还买了金庸全集。我就打算到她四五年级的时候给他看金庸的小说,去锻炼文字能力。
我真的希望我的女儿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热爱写作的人。
无论她做什么东西,这些都是她的底层认知与底层逻辑。
不过我的女儿到底能不能成为读书人,我也保持怀疑,因为我带她看完开心麻花的话剧以后,我问她,你想不想成为明星?
结果她说:不要,我想成为有钱人。
我说好吧,可能以后跟我们一样也是要经商的。
但是无论做任何的行业,我都希望她能保持阅读,保持写作。
最起码一个喜欢阅读跟写作的人,他的气质就会跟别人不一样。
我的阅读大概分为几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读小说,完全的消磨时间。我买了非常多的网络小说,就是那种网络爽文。一直战斗到底的那种。看这种书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喜欢看漫画,比如七龙珠圣斗士星矢。
其实如果从专业的漫画术语来讲,叫做王道漫画。少年成长过程当中不断的升级打怪。
网络爽文也是延续这个套路。从一个小白慢慢成长成天下第一。尽管这个套路已经南大街了。但是我依然爱看。
这可能就是原生态家庭里面所讲的,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满足少年时候的自己。
就在昨天,我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知乎大神采铜,他写了一篇他看大黄蜂的文章。
按理说这种知乎大神根本就不会看这种无脑的爆米花影片。他说变形金刚的加上这部外传,他全部看了,因为这就是他少年的记忆。
我阅读的方向还有一部分是漫画。
我现在看漫画,跟以前看漫画是完全不同了。现在更关注一些真正有成人向思考类的漫画。
比如说手冢治虫的火鸟。不亚于任何的作家的一篇传世的文学作品。里面的内容有对生命的思考,有对人类的思考。
我最新买了台版的铳梦,詹姆斯卡梅隆最新监制的电影战斗天使而根据这本漫画改编。
我买了很多的画集。毕竟我也是学画画出身的。
商业类的书籍
但这类书是最多的。在商业书籍当中,可能营销类的书籍又是最多的。其实我看了非常非常多营销的书籍。国内这些有名的知名策划人,他们的书我都有。一些绝版书我都有。
不过在营销类给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一本书是史玉柱的我的营销心得。还有一本华兵老师的超级符号。
还有给我影响最大的刘克亚老师,赚钱就是这么简单,超高价营销,营销魔术,这几本书。
这五六本书,我大概每一本至少都看过五遍以上。
我觉得还不够这几本书,每本书我都要读到50遍以上,我觉得才能吸收到书中的精髓。
其实,一年看50本书跟一本书看50遍,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我的理解是什么呢?
是你先要一年能看到50本书,要有足够多的阅读量,然后再把一本书读到50遍,把一本书看透,看清,看深。
这才是最好的读书方法。
我还会做主题阅读,或者是按索引阅读。
比如说我看到一本特别好的书,我会把这本书的作者找到,把所有的书全部买下来,这样我就能看到一个人他的写作生涯的成长规律。
这本书没有讲透的地方,也许在其他的书本当中有所涉及。
就比如我最近在研究写作,我买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籍。写作也有不同的方向,比如说新媒体写作,散文,通识类的文章都是不一样的。
我看了张大春《文章自在》,他把文章讲的晶莹剔透,本身张大春就是书香门第,他的授业老师都是作家级别的,所以张大春的文字具备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息。
看理想马世芳的音频节目《她说》,里面就讲原来中国台湾民谣的起源,就是一群喜爱音乐的年轻人。
这其中有张大春,还有李宗盛,三毛等……
台湾的文坛跟流行音乐曾经有过非常紧密的合作,比如说李敖就写过歌词,好像是写给刘嘉玲,叫有一点动心。
三毛写过最著名的橄榄树,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唱片公司找三毛专门企划了一个唱片,
整个唱片是三毛创作,整张专辑是有不同的女生来唱歌,而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就是齐豫跟潘越云的《梦田》
后来张大春在现在的音频也有一些节目,《三侠五义》,《三国演义》等,我听了感觉不错。
我是怎么知道在张大春呢?
其实最早听到这个名字,是高晓松在晓说里面提到台湾有一个朋友叫张大春,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人。后来我就去找到他的书。
《文章自在》这本事是看理想出的,我非常喜欢这个公司所出的书。
看理想出了很多文艺青年喜欢的书,比如木心系列。
木心进入大众的视野。是因为一首流行歌曲,叫做《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都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多美的词句啊,看到以后确实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
其实木心被世人广为熟知,还是因为陈丹青不留余力的推广。
陈丹青也是中国少数具备独立思想的艺术家。看看他们的文章和拜访,自己做的节目,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读到这些书,都会让人感觉精神得到升华与洗礼一样。
特别喜欢看一类的书籍。也关于食品的书籍。这人是一个很特别的民族,中国人有个特别的文化叫做饮食文化。
这时候食物并不只是食物,而是关于一个人的记忆。
中国人的文化跟吃是紧密相关的,春节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开始吃饭。
在异乡的时候,吃到自己小时候的味道,所能勾起那一丝丝乡愁。
我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写的《至味在人间》,与其说是写食物,不如说是写食物背后的人,与其说是讲人,还不如说是讲人的故事。
虽然我一直从事的商业的活动,但是骨子里还是属于一个文艺青年吧。
说到底我还真的是很喜欢读书,喜欢读不同的书,无论是商业的,营销的,心理的,还是文学的我都喜欢。
书我是手不释卷,只要是身边没有书,我也会感觉到不舒服,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要抓一本书看两眼好像看两眼,我觉得这个时间才没有白白的浪费。
阅读有的时候真的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如果一个人根本就不喜欢读书,那么你让他阅读其实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书看多了,你会发现很多人的观点都是重复的,那这些重复的内容,你就不必再去认真的去阅读理解了。
我们要做到的是找到其关联的地方。
如果境界再高一点的话,你是可以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知识点串联起来,其实就是所谓的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一定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如果告诉你一个思维模型就懂了,你就知道怎么使用了,那也不能称之为思维模型!
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