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aco.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国内外都反响很好的喜剧动画片《青春变形记》。
以细腻温情的方式讲述了东南亚家长与青春期孩子面临的问题,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多伦多的华裔,叫作Meilin。
从小到大,她始终扮演着一个乖巧的好学生,学习成绩门门都能得A,放学后会主动帮妈妈打扫宗祠、接待游客。
但是越听话乖巧的孩子,内心就可能越叛逆。
在Meilin的心里也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叛逆之心,她也渴望放学后,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追星,而不是每件事都被母亲包办。
通过Meilin的家庭经历,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青春期投射出的现实问题。
电影围绕着Meilin在青春期的成长蜕变,以及她和母亲的情感关系展开,非常适合还未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提前感知,学会如何认识自我和拥抱自我,以及身为家长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我都是为你好”
很多家长都会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去控制孩子,Meilin的妈妈也不例外。
Meilin的妈妈,非常容易草木皆兵,恨不得时时刻刻把孩子放在眼皮底下,要求让女儿必须按照自己设计的轨迹来行走:
禁止女儿去看演唱会,只能参加数学俱乐部;
不能出去玩必须要回来帮忙打理宗祠;
因为妈妈讨厌女儿的好友米莉亚姆,所以强势反对她们的交往;
甚至为了了解女儿是否早恋,随意翻看她的日记。
发现Meilin因为青春期的情窦初开,对异性产生好感而绘制了涂鸦,直接越过和女儿沟通,带着Meilin去找男孩,把这份青春期的幻想,直接定义为“性骚扰”。
当众指责戴文带坏了“单纯甜美”的Meilin,还把Meilin画的涂鸦甩在桌上,引起大家的围观。
Meilin的妈妈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会给Meilin的自尊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还记得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单亲妈妈宋倩也跟Meilin的妈妈一样,她几乎把自己的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英子身上,对英子严格要求。
高考前夕,英子想报考航天专业排第一的南京大学,但是妈妈却坚持让她报考清华北大。
面对英子的诉求,宋倩却说:
“为什么报那么远的大学,是不是就想离开妈妈,不让妈妈管你?”
在这场亲子关系中,宋倩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却看不到女儿的崩溃。最终,导致英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在妈妈面前,女儿不允许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只因为妈妈认为自己付出太多,而作为回报,女儿必须对她言听计从。
宋倩是如此,Meilin的妈妈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这场情绪冲突作为导火索,Meilin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红色小熊猫。
“变红”在这里是有多重含义的,最表面的一层就是Meilin变成了红色的小熊猫,同时也用“变红”来比喻青春期,是Meilin对自我的探索,对压抑的反抗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妈妈误以为她青春期初潮来临,担心她不适应,偷偷跟着来到学校,躲在课室外的大树底下,监视女儿的一举一动,直到被保安驱逐才离开。
日常生活中,家长们总是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孩子,生怕摔着、碰着,怕衣服穿少了,怕吃不饱,怕在外受人欺负......
孩子长大后,又帮着找工作、找房子,规划着孩子的人生轨迹。
但是家长看似“毫无保留”的爱,也会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己,失去自我独立的能力。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别再打着“我都是为孩子好”、“我还能害他不成”的名号来控制孩子了。殊不知,爱给得太多,也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亲子关系的第一要义:互相尊重
当电视播放着Meilin最爱的乐队时,因为妈妈的不认同,她只能隐藏自己的喜欢。
Meilin变成熊猫后,她的朋友们来探望她,她甚至不敢跟妈妈承认这群好朋友的存在。
因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妈妈眼里:“是个怪异的女孩,早晚会带坏你。”
从小到大,Meilin习惯了接受父母的安排,她从没有向妈妈说过一句:“不”。而妈妈也从来没有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
她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在孩子身上,热衷于事事替孩子做主。
“包办教育”对于孩子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段纪录片:30岁的“巨婴”男子,将不愿意继续抚养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法庭。
无业的他在家从不干活,每天就是“瘫床玩手机、外出游荡”,甚至要求父母每天把饭菜送到床前......
这些皆因他在母亲的溺爱包办下成长,母亲从不让他干活,每当父亲想教育他,母亲都会阻挠,以至于他成为在家啃老多年的“巨婴”。
如今父母想逼儿子学会自力更生,狠心将他赶出家门。这非但没有激发他独立的潜能,反而换来儿子的“一纸诉讼”。
溺爱与包办,只会让孩子丧失自理能力,长大后也难以脱离对父母的惯性依赖。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看似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都是由绝对强势的父母和压抑自我的孩子相互制衡的结果。
在孩子选择朋友或是兴趣爱好上,我们都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能力和选择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传达正确的交友方式、道德观念,但不应该去随意评价、干涉,替他做主。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我们要做的,只是让他们拥有独立行走的能力。
教育学家唐曾磊曾言:“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做符合他们自身年龄的事情,才是对孩子负责。”
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持自己和孩子的独立,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相互尊重。
学会放手,而不是撒手
有一点需要明确,保持孩子独立自主,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一种适度的放手。
作家小霍丁·卡特说过:
“我们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
“根”,是素养,家长要把好的品格,正确的是非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的秉性纯良。
“翅膀”,是家长要适时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独自展翅翱翔。
变身小熊猫是Meilin家族世代相传的诅咒,不过只要在下一个红月之夜配合仪式,将小熊猫之魂重新封印,即可恢复正常。
这里的“封印”,其实就是让孩子去掉个性,按照父母规划的人生道路去走。
毕竟,家族里的每一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电影的结尾,尽管妈妈抱着女儿能完成满月仪式的期望,但她仍然让Meilin自己做出了选择:是否让红熊猫继续存在自己身体中?
最终,Meilin接纳了自己的小熊猫之魂,拒绝了封印。她选择了与自己“不乖”的一面共存,因为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Meilin不仅用自己的笃定和自信得到了自由,更是实现了两辈人之间的相互救赎。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原则和底线,以及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通过我们对原则和承诺的坚守,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同时不断建立和孩子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们在脱离原生家庭走向社会的过程,是孩子和父母都要经历的艰难之路,也是个人成长必经的一步。
给孩子自由,陪他一起去“探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