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哈尔滨参加2017年全国第三期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培训会心得
7月中旬去往哈尔滨,冰城以热忱的温度相迎。以紫冰花为标识的哈尔滨市实验学校,一木一石,俱是高雅。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共聚于此,参加2017年全国第三期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培训会。
仿佛是第一次出门远行的喜悦,一路期盼着这场旅行。笔头是最实干的老友,马不停蹄地捕捉主讲台上,一位位专家名师的连珠妙语。
且听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钟绍春教授的讲座——《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创新》,且思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定位。教育教学存在很多瓶颈问题,信息化为解决问题开拓了思路。然而,应用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就一定好吗?
曾几何时,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如同千树万树开起来的梨花,有的人移花接木,有的人静观风云,有的人坐井固守。仓促之间,把信息技术摆上了台面,似乎已把握了前沿的命脉。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以为,实际是一条单一又固执的直线。正如我们以为,这个点不是讲过了吗,学生怎么还错呢!我们也会以为,制作了课件,录好了微课,便是在教学里运用了信息技术。
好在还不敢说,这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由此观之,“融合”之中,大有文章。
只听钟教授答:“教育的瓶颈问题,不是简单通过信息化就可以解决。”倘若直接用信息化手段把落后的教学搬到云平台上,不过换汤不换药罢了。那么,如何通过信息化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曰:“找问题—探索思路-确定技术环节。”似乎无甚惊艳处。只是,以东北师范大学唐烨伟教授的报告《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介绍》中提及的观点:“从教学出发思考技术,而非从技术出发思考教学。”为注解,便可知确定技术环节是在明确了其作用时才运用。不禁想起师父的话:“备课时,把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写下来,你一定会成长很多。”可惜,我没能坚持。
于是到了动手实践环节,依旧不可避免要直面“如何通过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锁定了生动有趣的科学童话——《棉花姑娘》一课,我们为大量的动物角色、活泼的对话、有趣的科普振奋,心心念着运用微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围拥着导师,导师却只问我们: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点在哪里?
“激发学生兴趣。”振振有词。
怎奈导师强调:“融合有层次——激发兴趣只是低等层次,突破教学重难点是中等层次,实现个性化学习才是最高层次。”
琢磨着整合点与层次的问题,我们再次明确每一部分素材的使用意图。想起自己居常备课,细细碎碎不肯丢掉,恐怕是觉得辛苦找来的素材,实在不忍割舍。但只是为了上得厅堂的华丽,于学生而言,并非最切需要。此时,我们不得不放弃华而不实的素材。只择精要部分,梳理流程,自制微课,汇总成完整的模拟展示课课例。
我们不是最终赢得“优秀学员”的团队,但却得到导师一句“刮目相看”的赞誉。
须说不负此行的,正是听取了一场场专业的报告,对于“运用”与“融合”有了进一步的辨析;正是在与年长者的交流中,对“以高雅的品格与敬意接触所有的人”有了熨帖的体会。
连着几天与组长窝在酒店的小屋里,用美篇制作每日学习简报,录制微课,制作课件,不免错过了偷闲玩赏冰城的怡然。幸而沿途所见即是风景,所闻即是点拨。满载星辉,终将踏着无边夜色,回归我那一周不见的小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