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那个时代可以这么说,对艺术问题跟信仰问题的讨论,只是属于少部分精英人士在关注的问题,并不是普遍百姓或者是社会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因而,谢林的话题,它并没有真的进入到那个时代。所以,谢林尽管留下了两大卷的艺术哲学,但是,他对艺术的解读,并没有真的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而他对信仰的讨论,基本上是维系了传统的基督教神学的理念。
所以,他也没有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所以,谢林的不幸,这个也不能够完全怪时代,也得归咎于他自身。就是因为它并没有真的抓住那个时代,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所以,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想让我们的哲学,为这个社会所接受和理解,或者说至少让这个社会所关注和了解。有一点就是你的话题,你的研究的主题,你研究的对象,必须是这个社会所大家共同关注的内容,这就叫我们通常讲的主旋律。
如果你不进入这个话语,不进入这个语境当中,那你永远是成为不合时宜的人。
但是,你会说,哲学家不是要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吗,是的。作为你的个人选择,你可以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这个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去阻止你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但是,如果你要想让自己的思想,在你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能够产生影响,甚至你可以说你想让自己的思想,在你身后的时代还继续发挥作用,那你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这个时代的问题。
是这个时代共同关注的问题,或者说是用来解决这个时代共同关注的问题。你只有这样,你的哲学才有了真正的生命力。
所以,谢林的哲学之所以出现他后来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因为没有一个哲学家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说他自己的哲学被黑格尔的哲学是完全抛弃,并且生活在黑格尔哲学的阴影之下,绝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他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费希特是在参与火热的社会活动当中而死去的,因为他当时被感染到了传染病,就是因为当时法国跟德国大战,战争在城市里面在柏林的城市里,留下了许多的伤员,而且伤员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然后有了传染病。
费希特是在照顾这些伤员的时候被感染了传染病,因而,可以说,他是在投入到当时火热的社会生活当中的时候去世的。
而谢林是在郁郁寡欢中去世,他恨黑格尔,就像当年恨费希特一样,他当年是与费希特要分道扬镳的,他不赞同费希特的思想,甚至它们两个本来关系非常好。而他对黑格尔是忌恨如仇。
这个忌恨,不是一个个人的恩怨,而就是思想上的一种挫折。所以,对于谢林来说,再凄惨,他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套他自己的理论,再不幸,他毕竟给历史留下了一笔浓浓的重彩,至少比我们这一代人强。
我不知道过了100年以后,在中国,如果我们还想起在100年前的中国哲学家,都有哪些人的话,我们可能还仅仅记得的是冯友兰、熊十力、牟宗山这些人的名字。没有人再记得有一个叫张士英、张岱年、黄单生、汪子嵩这样的人的名字。当然,更没有人知道还有其它的另一个人的存在。
如何让后人继续能够研究你的思想,并且让你的思想对后代产生影响。唯一的一点就是提出你创造性的思想,写出你专门的研究著作,让你的著作流芳百世。人是不可能流芳百世的,只有著作才可以使你流芳百世。
但是,我们今天的环境,现在环境太好了,条件太好了,反而不懂得珍惜。其实我们今天的哲学家们,也何尝不是如此,环境太好了以后,我们哲学家们,就没有动力去产生创造的思想,都是为了满足于课题,满足于某种既定的命题作文,不敢提出与当下流行的思潮,截然不同的思想,不敢运用自己独立的见解,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家的悲哀。
所以,过100年以后,我真的不能够肯定得说,我们这个时代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贡献了什么,或许这段历史,在后来的哲学家们或者哲学史家们看来,就是一段空白。
当然了,历史上存在这样的空白的时候太多了,实际上在人类的思想的发展历史上,说人类有哲学的产生是2500多年。
在这2500多年里面,真正的辉煌的时代,不过就是那几个数得出来的那几个点,但是,我们出现过的哲学家肯定是数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许这100年的空白,是为后100年的历史留下了一个很好的位置,为它们去书写更辉煌的历史。我们这100年留下了一张白纸,给后100年让它们去书写。
谢林固然不幸,但他仍然是幸运的,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哲学,也就是留下他的著作,让我们今天可以不断的去研究它。虽然往往是被作为批判的对象,但是,尽管如此,说明他的思想,还是有值得批判的地方。
谢林的哲学主要是有三个方面,或者叫三个阶段,也是他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就是他所谓的先验哲学阶段,同一哲学阶段,与启示哲学阶段。
先验哲学通常是表现在早期在1795年到1798年期间,同一哲学阶段主要是在1800年到1807年阶段。关于启示哲学主要是出现在在1827年到1854年期间,当然中间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的部分。
这些部分主要是针对的是他当时的历史阶段,所写的一些著作来进行分期的。
当然分期并不重要,其实他在哲学史上给我们留下的哲学,主要是先验哲学,同一哲学和启示哲学这样三种哲学形态。
谢林对费希特一开始是褒奖有加的,或者说是崇拜有加的。所以,他一开始是非常认同费希特的思想,因为费希特,他首先突破了康德的二元论的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不再把所谓的对于自然的讨论和对自由的讨论截然的区分开来,也并不是要完全接受关于物自体的说法,甚至他放弃了物自体的理解,因而,直接地把对自我的讨论,作为所有讨论的前提。
这样一种做法,的确是打破了康德式的一种思维方式。康德的思维方式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把所有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模式一一的做了一个静态的排列,它给它排出来了,说人的理智活动就是从感性到知性,然后找到理性,123说出来了。
然后他告诉你,人类的资金范畴里面,包括了时间跟空间这两个概念。然后人类知性的活动的模式里面包括了十个范畴,那十个范畴都是相互对立的。一个一个都给你排出来了,就跟我们开中药铺一样。
中药铺每一个柜子里面都写满了各种药名,然后药剂师的工作就是学会配药。药剂师的工作不是要认识这些药名,或者认识这些药的作用,它是学会配药,他要知道哪一种药用多少量,然后我可以搭配成一副好药。
可是康德不是做配药室的工作,它仅仅是做了一个搭建药房的工作,把药房已经建好了,告诉你在哪个位置,理性能力是在那个位置,在上面倒数第三格上,那个第三格,你不能把它挪到第一格来说,你要把它挪到第一个就会出现二律背反。
所以,你就只能呆在那,你不能动的。要么就说,正数的第一行第一排第一格,感性的这个概念只能放到那个空间,你不能挪开的,挪开了以后你就出错了。他做了一个建筑师的工作。
所以,我们讲康德是一个思想的建筑师,他是给我们搭框架,搭了很多脚手架,然后把房子给你盖起来了。可是这个房子里是没住人的,他是一个没有神的庙宇,他给你搭好框架以后,他就不管事了,他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别人你们爱干嘛干嘛,跟我没关系了,这就是康德。
后来费希特走进药店以后,说你这药怎么摆的不对劲,说你的感性的背后,应该有东西,一拉开抽屉感性里面一堆物自体,他说你感性里怎么给我放那么多物自体在里面,把物自体取出来。
然后说不行,你在感性的理性的所有的中间,前面应该还有一台柜子,这么一个柜子叫自我。你得把这个自我放在前面,你不能把他自我,放在感性和理性后面去了。
然后这个自我里面是什么东西,自我是感性跟理性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堆在自我里面了。然后你需要什么东西,你从自我里拿,比如说,改进说我需要一点材料,你从自我里面去找,哪个是感性的材料你自己去拿,然后你就理性说不行我得需要概念,你该你在自我柜子里有,你到自我的柜子去找去,你找到了说明你聪明,你找不到说明你愚笨,所有东西都在自我里已经包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