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听途说,不是传播小道消息,是显摆学问。
原文: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道听途说,不是听到一句谣言或传言,而是一句善言,一个道理,应该默识在心,反复思索,切己体察,事上琢磨,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去,知行合一。但是,你急于显摆自己的学识,在道上听到的,还没回家呢,就“途说”,说给别人听去了,这就叫“道听而途说”,中间有一个“而”字。所以是德之弃也,你把那善言,那有德之言,丢弃了。
这是学习的大忌,古人把这称为“口耳之学”,本来学以润身,要学到自己的心里、身体力行。但是,你道听而途说,耳朵进,嘴巴出,就在你身体里经过了四寸,没学到自己身上。
对这种学习态度的批评,还有一句话,叫“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以前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自己。今天的学者学习呢,倒好像是为了别人,都不是为了自己学到做到,而是为了说给别人听,显摆自己有学问!其实哪有学问,只有浅薄罢了。
《论语》里的很多话,我们都耳熟能详,还经常引用,但是,如果你没有仔仔细细把全文读透,把每一句话咀嚼过,对照自己,切己体察过,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过,那就是道听而途说。
这本书写了这么厚,就是告别道听途说,努力学以润身,知行合一。
2、三思而后行,不是思虑周详,是想得太多!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凡事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到后说:“想太多,想两次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想得不够周祥,而是想太多,不能决断。
3、愚不可及,不是愚蠢,是韬光养晦
原文: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这个人呢,国家有道,他就施展才华智慧。国家政治黑暗,他就深藏不露,像个傻子一样。他的智慧,人们还能赶上,他那韬光养晦的功夫,谁也赶不上。
4、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正面榜样,也有反面教材。
原文: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同行,另外两人一定都是我的老师,他们身上有好的地方,我就向他们学习。他们身上有不好的地方,我就对照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那毛病,有,就改正。所以这里的“师”,不一定是超过我的地方,而是从好坏两个方面去学习。老子《道德经》有同样的话:“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别人不好的地方,也是我们比对戒慎的学习资料,反面教材也是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