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你是否常常有这些困惑:
"明明大家资历一样,为什么升职的是TA不是我,是不是老板偏心?"
"同事老是不愿意配合,我也没办法!"
"客户的需求改了一次又一次,这是在故意针对我吧?"
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遇到冲突时,他们往往觉得眼前的局面是老板、同事、客户造成的,而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被动的承受者,没有改变事物的能力。在心理学上,这叫做受害者心态,它指的是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倾向于把事情归因为客观环境或人力等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进而催生自怜心理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定势,很容易让人陷入顾影自怜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也很难对自己在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负责。
我们应该怎样纠正这种思维定势呢?
首先,分析现状。
人们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那么相对的,加害者是谁呢?是老板、同事、客户,或者是整个工作环境。可见,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将自己和环境放在了对立面。可见,纠正受害者心态的第一步,就是先化解互为对立的想法。换句话说,寻求两者之间的共同目标。在职场中,不论什么角色,他们的大目标都是一致的,即都是为公司服务,或者和公司寻求合作。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即便大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同一家公司,不同部门的小目标,显然各有不同,这又怎么处理呢?
的确是这样,所以在统一大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尝试理解每个人不同的小目标,也就是利益诉求是什么了。比如:老板提拔了同事而不是你到管理岗,那么老板对这一管理岗的期待是什么?你和另一位同事谁更符合这个岗位的期待呢?同事不愿意配合你,这件事被写进同事的KPI了吗?这件事能成为考核他工作的标准吗?客户的需求反复修改,那就更简单了,客户作为甲方,自然要求甲方利益最大化了。想明白这一点,也就不再把自己放在对方的对立面,也不会再把这个冲突看作"是“与”非“的对立,而仅仅是”双方差异“了。
其次,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对于自己再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建立起责任感。
"我应该对结果的哪些部分担起责任?"、“我不应该对哪些部分担责?”“我的责任止于哪里?对方的责任始于哪里?”......用这些问题梳理责任区间,对于由权责不明引起的冲突,效果是很好的。
最后,就是主动做点事情:“我可以做什么来获得对形势的一点点掌控感?”、“我该怎样主动说出我的需求?表达我的想法?”
最后你会发现,对于天生充满灵气的内向敏感者而言,习得了心法,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悟性极高的内向敏感者,往往不需要具体方法的指导,因为他们已然知道该做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