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很早就安了电话,那时宅电几乎还不普及,我兴奋地告诉了我所有的同学和朋友:"有事给我打电话哦!"
我有一位挚友小王,与我相交甚密,却相离甚远,但我们总会隔上半月二十天便相约一聚。华联是我们相约的老地方。她坐25路,从这头到那头,我坐3路从这头到那头,距离相差无几。她家里没电话,单位也不方便,所以通常是她用公话打给我。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妈妈说:"陆军学院的小王给你打电话了,让你后天下午两点在华联门口等她。"后天?我不上班吗?你以为我是天天专门等你来约的?
我没办法联系到她,只好想办法跟别人换班,可是人家早有安排,我只能再找人替换,并尽量把那天的工作提前赶出来。等我排除万难把一切安排妥当,正要出门,电话来了:"我今天有事去不了了,改天吧。"我放了电话就开始琢磨,这电话到底是方便谁的?它让没电话的人轻易就能找到有电话的人,即使找不到本人也能找别人稍句话,可有电话的人呢?拿着电话都无处可打!
宅电越来越普遍,连手机都随处可见了。到现在宅电又越来越少了,因为人人都有手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小学生,没有手机才奇怪。
我当然也有,但是响得不多。小侄女开始笑我:"你说你的手机有什么用啊,成天都不响。你看我爸爸的手机,两分钟一响,忙得不得了,你都没人找。"我感到很没面子,强辩说:"你是不知道,我上班的时候,手机响个没完,麻烦死了,所以一下班我就关机,下了班就不谈工作。"她才不信:"行了吧,谁信呀?你的手机开着也不响,开着就跟关了一样,有就跟没有一样!"真是一针见血!我忍不住想笑,说的不错,我的手机有真跟没有没什么差别,它对于我实在用处不大,家里和单位都有电话,我的工作也不需要跑来跑去,有了它反倒三天两头得充电。
后来手机都智能了,与其说它是电话,还不如说它是玩具。我还好,并不很迷恋,年轻人可就不一样了,根本就是手机控,没有手机一天都不能过,有的甚至出现幻听的现象。于是,等待不再是很难熬的事了,看吧,等车的,坐车的,看病的,排队的,全都低着头,有时候看那个景象有点像非典时候期全民口罩的悲壮场面。
我的老师70多岁了,人家可没有用老人手机,跟年轻人一样,上微博,上微信,发朋友圈,还发红包呢。看到好文章还分享到我们群里呢。
手机方便了很多事,发个图片啊,转个账啊,发个红包啊,再也不用准备现金或者银行排队了。但是也有一个不好,每次打电话都是从通讯录里找名字,致使我迄今连5个号码都没记住。有一天我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找人办事,慌里慌张地竟没带手机,地址和电话在手机里,我在附近转了半天也没找到地方。公用电话也看不见,自从手机铺天盖地,公用电话就像失宠的妃子一样,变得深入简出了。我心里真急呀,等我终于找到可亲可爱的公用电话,已经离原来的"附近"很远了。而且,我要打若干个电话才能得到我真心想要的号码,真是急死我了。
这次事件使我有了类似"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我告戒自己,以后,手机一定要随身带,还要尽可能地记住一些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