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姑娘我进了一趟城市,又哆嗦起来了……开门见山吧!
追求着北上广的中产梦,主语是谁,当然是普通奋斗者。留户以上海毕业,留沪以上海工作,月入几万,10万?在沪拥有自己的房子,再一年能来几次国内外游,才是这些上海驻足者的中产梦内容吗?中产梦得要多少年!收入和支出总是正相关,多少在一线城市奋斗的人都只是在满足温饱之上那么一点。真的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吗,多少的多少不是靠银行来给自己增加负资产,什么时候能豪气地掷出几百万,来,一次性付清!然而这房子能给自己增值吗,那只不过是自住房,而不是用来投资,除非你有另外的房产,除非你卖了自住房躲去三线城市利用差价来增值。接着是自己的孩子大了,要学区房?要好学校?要各种兴趣班?那恐怕比房贷还费用多。哪去的中产梦?
说点不这么俗气的,中产梦是不是也包含一般奋斗者的精英梦呢,我想是肯定的吧,人们需要靠外界承认,给予的身份标签来使自己认可自己,这种认可来源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也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想站在云端,俯视脚下,都想证明,我可以,我热衷这份事业!
有些人倦了在北上广对物质的奔波,辞掉工作,来到慢节奏没有压力的城市,找个轻松活,过起慵懒宁静的日子,感慨这才是生活,眼里什么都是美好,幸福感爆棚。久而久之,先前的满足感在呈边际递减趋势,有种空虚感上头,还是原路返回,一头扎进大城市的繁华中。他们只不过是倦了而已,只不过是想让心放个假而已,只不过是一次逃离而已,既然逃离,还需面对。或者说还是没有一颗放下和收拢的心,所以才打道回府。外在环境的改变能让心安稳吗,宁静勿向外求。虽然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却是真真的道理。
呼一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其实,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寻找生存的位置。大部分人是在存的状态下活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先存后活。这是一种现象,是人们的一种选择,本就艰难,无须苛责,无权苛责。
(二)
莫要以心为形役,很经典地说出了对于物质追求的看法。但我却是从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口中听来的。百度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就是上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初中学过的!我忘了!不打岔。
很多小例子,比如总说自己没衣服,没鞋子,每次出门前纠结穿什么好,网上买什么样的好,说白了就是没钱却想穿得体面漂亮,为难自己!这不也是心为形役嘛,心总是被外在困扰,被外在控制。没有那个经济能力,还是有什么穿什么,也没什么可自卑的,内涵重于外表始终是我的认为,有能力再好好拾掇自己。毕竟,精力总是要放在有意义的事。
买车,要买个好的,价位高的,能象征身份的,能带来优越感的,可是你工资几何,你有什么身份要显示,你指谁呢,当然是普通奋斗者,打脸冲胖子得到的虚荣真那么重要?现在遍地都是小汽车,它只不过是个代步工具了,一般人真没必要在车上获取优越感。
买房,成为房奴,实在想不到年年打拼的积蓄几秒时间就交了出去,而且还要依靠大量贷款,换来不用那么大的房子,而大部分时间人是在上班地点。好吧,我们可以怪怪现在房价真是要压死各个阶层。当然,如果买房所花只占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可以有,每个人都喜欢宽敞明亮嘛。但如果超过了自己的能耐,还要去负担房梦,太累,为什么不让自己轻松点。心为形役,真好吗!
以为自己志存高远,马不停蹄地一个目标又一个目标,却没来得及欣赏路上的风景,没来得及顾上身边的人,最后拥有了那些可以用数字衡量的物质,人还会快乐吗,会持续有幸福感吗?我想,这和努力奋斗不冲突的,能创造价值财富,能自利利他,多好,可不能迷失自我,不能被物质绑架,不能丢掉健康,这总算是我最大的感悟啦。扎克伯格是什么人,那么牛的人的看法当然值钱,不过越是牛人思维越与众不同。而我们普通人是可以做到我们自己水平上的不以心为形役的。求名利,不贪;求美丽,不执……听过断舍离吧?没听过自己科普去。
不可否认,在一无所有的年纪,奋斗始终是我们的主线,在该努力的时候就要义无反顾的,懒散的不知进取的人只会蹉跎了岁月,辜负了人身。
呼一句: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原本艰难,负重而行,因自己因他人生存而心为形役,那在这么个大背景下,可否做做心的减法。
火车上的又一次无聊之举,写给自己,也写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