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虽然冷,但也没阻挡住春的脚步。今天上班路上,扫眼看去,路边的垂柳冒出尖细的嫩芽,浓浓密密的,编织出一树朦胧,远远望去,如一团翠烟笼罩其上,绿的轻柔娇弱,让人爱惜不已。心中无端冒出“春色如酒,柳如烟”这么几句歌词。
春色如酒,大抵说的是春色醉人,让人在春天里心神陶醉,如饮甘霖。在翠绿满眼的春色中,游人如织,轻衣薄衫,春风得意。春天的生机活力,让人们不自主的步履散乱,眼神飘忽。因为心中有春,所以忘了生活的烦恼忧愁,在春风浩荡里,意如微醉,得意寻欢。
但对柳如烟之意,始终不甚理解。只记得诗词里有不少句子,都把春柳写成烟柳,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夕阳低尽柳如烟”等词句。
今天仔细一看,才体会到“柳如烟”的妙处。烟是虚无缥缈,轻柔善变的,就和眼前的柳色一样,远望如烟似雾,微风吹拂,轻摇慢晃,如袅袅扭动腰肢的美人,让人心神悸动,联想翩翩。
观景是需要意境的,正所谓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详细道出了赏景三种不同境界。透过着三重境界,才能欣赏到景的本质和精髓,否则只能算走马观花,过眼不走心,赏景也就打了折扣。
出去旅游时,每去一处景点,我总是提前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先把自己的知识背景搭建起来,在理解景观背后所蕴含文化的同时,对景点的旅游欲望也就勾了起来。来到景点后,再和心中的人文知识相结合,才能在没有导游讲解的情况下,看出个所以然来。
我外出游玩,不喜欢让导游带,一边听导游的讲解,一边游玩赏景,分心二用,最后景没赏好,导游讲的知识也没记住,太不划算。
去年带家人到桃花源游玩,我和儿子就先把《桃花源记》背了下来。在景区漫山遍野的桃花林里,一边欣赏盛开的桃花,一边背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种感觉特别高雅,晦涩的古文此时也灵动鲜活起来,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一树树的桃花,在意境高远的文章中,仿佛遇到了知音,愈发精神起来,在风中兴奋的抖落一地芳香。到现在儿子还能流利的背出此文,我想和那次情景交融的旅游,是分不开的。
出去游玩多了,发现北方的山虽然植被不如南方的苍翠,流水不如南方的缠绵,但都在巍峨苍茫之中,彰显出磅礴大气,如棱角分明的汉子,充满阳刚和力量。
如果没有一颗精致的文心,去滋润眼前的景观,总会被眼前的山山水水撞个措手不及。只有带着文心去,经过文化的熏染浸润,才能在北方景观的粗狂中,欣赏出雅致和韵味来。
眼前的垂柳,像一个调皮的小姑娘,在风中甩开了翠绿的长辫子,天空有飞鸟在白云下掠过,倏尔飞向天际。在我的眼里,一切就这么的和谐、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