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女性朋友一起聊天,同是职场妈妈,话题一下就切换到了如何带动娃爸参与养育孩子的亲子事业。
朋友是这样说的:“指望他?我不如指望没有他!陪孩子?不可能的事!这就是妥妥的丧偶式,我的做法是我可以搞定所有,他不拖后腿就行。”
相信朋友所讲的,也是很多家庭会遇到的。如果,妈妈能全职陪伴,可能妈妈们会更乐观的看待这样的状况。可如果是全职妈妈,相信朋友表达了很多妈妈的无奈心声:“既要兼顾工作,又要兼顾孩子成长;既要兼顾个人发展,又要兼顾家庭走向;对不起,我精力有限,如果你不能与我并肩,那么我没有时间等你反映,我直接将时间投资在孩子身上会来得简单值得。没有期待还会少些失望。”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少不了一番“审问”。
我:“为什么说他指望不上?”
她:“他的时间从来都不会花在孩子身上,回来就是玩手机。”
我:“听起来,你对他玩手机很在意?”
她:“是很气愤,很失望。”
我:“为什么气愤、失望?”
她:“他眼里看不到孩子,手机比孩子还重要。”
我:“那他怎么做,你会觉得是孩子比手机重要?”
她:“陪陪她啊。”
我:“你确定他知道爸爸的陪伴对孩子很重要吗?”
她:“我跟他说过。”
我:“说了,他怎么做的?”
她:“带着孩子一起看手机。”
我:“听起来,这样的方式,你不能接受。那你认为可以的方式是怎样的?”
她:“当然不能接受啊,他们两都开心了,但孩子的眼睛怎么办?陪伴不是看手机。”
我:“怎样做是陪伴?”
她:“陪她玩,陪她做游戏。”
我:“跟他说过吗?”
她:“没有说那么细,说了他也做不到,他会直接走开。”
我:“为什么认为他做不到?你说之后,他走开的时候有几次?”
她:“记不清了,好多次了。”
我:“所以你认为他是什么心理?”
她:“不愿听,也不愿做,还不会做。”
我:“现在,你想让他一起带娃的决心有多大。1-10分打分”
她:“0分,失望透顶。”
我:“所以,不想改变了。那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
她:“做好自己,过好自己。”
我:“不需要他参与?”
她:“是的。”
我:“如果你的目标中包含他,会是什么?”
她:“一家人幸福在一起。”
我:“那你会怎么让他参与。”
她:“再想办法带动他。”
我:“如果他还是会拒绝呢?”
她:“再想办法啊。”
我:“所以,你现在不愿意他参与的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她沉默了很大一会儿:“一直以来的失望,让我把他排除在外了,我甚至于期待我们分开,我会更轻松。”
我:“如果这种状态继续下去,你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你的孩子会是怎样的?”
她:……
后面的对话,我不再赘述了。不知道各位解读到了什么,我想说的是:
1.每个行为的背后一定是有动机和价值判断的。爸爸们对于亲子陪伴的不参与,是基于不知道陪伴的重要性还是不知道如何陪伴,是要做区分的。妈妈们,面对爸爸们的状况,是失望应对,还是本身就没有期待,这背后是对于爸爸们的不信任、陪伴方式的不认同、还是对爸爸能力的不认同,也是要进行分析的。
2.目标清晰且坚定很重要。妈妈们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现状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当我们去解决差距时,一定会存在难度。然而,如果真的是使命必达,你会用什么样的态度,会有什么方式去解决。就想,孩子陪伴这件事情。你会想什么办法去达成,一种不够,再试一种,再试一种,总有办法是可以解决的。
3.两性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养育孩子是一起的工作和事业。要完成这项事业,需要父母这两位合作伙伴相互信任、目标一致,没有良好亲密的两性关系,怎么达成良好亲子关系。所以,爸爸没参与,是爸爸妈妈关系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