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几天找到了我在五年前在孙一帆课堂上写的梦想清单,我居然神奇的发现我上面写的五条都实现了。
行动派其创始人琦琦在分享个人成长15个技能的第一个技能就是践行梦想清单。
所以最近我开始想践行梦想清单,在班会课上我也跟学生讲了梦想清单的神奇效果。我能看出来有些学生两眼茫然,觉得我说的是一个神乎其神的不敢相信的东西,我特别能理解,我在五年前写那个梦想清单的时候,我也差不多有类似的想法。
在班会课还剩15分钟的时间,我让孩子写出3~5条自己的梦想清单和想要得到的帮助。
大部分学生写出的非常相似,想考一个什么样的高中,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想找一个大概什么样的工作,极少数学生写到了自己想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等等,还有一个学生想希望自己能够上一个比较不错的大学,然后领养一个孩子,去一个节奏很慢的城市过悠闲的生活。
我确实能感到梦想对于我们是那么陌生的一个词,我原以为十几岁的孩子比我们成人有更多梦想。但他们写出的大部分都只是是父母的期待,不是自己的梦想。
他们有自己想做的事吗?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为这个世界做哪些贡献?想要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存在有哪些不同,他们都想过吗?
坦诚讲,学校教育很缺这部分,作为成人的我,当初一路走过来,也和这些孩子们一样,也好像只是想考什么学校,找什么工作。
在2015年,在剑桥博士孙一帆的工作坊上,她用17个问题引导我们找自己的使命,我清晰的记得在那一刻我根深蒂固的觉得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使命的,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要去找到自己的使命并去实现自己的使命。
我特别能理解现在的学生的状态,想对他们也很陌生,因为仅仅是课堂和作业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那些诗和远方都是奢侈品。
学生经常跟我说他很忙,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但从我的角度,你如果出不了那么多题,但是你通过只做三个题把那个方法掌握了,那也是有成长的,但反而如果很贪心想去做很多,想去学很多,搞不好一个题都没有学会。
今年教育部出台政策说不允许家长帮忙改作业,网上家长一片欢呼。但是我很担心有些家长是否以为就是不过问孩子的作业呢?作业是孩子自己和老师的事情,家长不需要去管。
理论上教师在前面带领,孩子在后面跟上就好,这个只能呈现的是自然的淘汰率,那80%的孩子可能会被淘汰下去。但现在的家长是期望100%的孩子都能跟上,那些体力不支或者种种限制的学生,是需要被帮助才能跟上的。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没有看到孩子的需要,还是默认为孩子跟上部队是自己的事情,那结果可想而知了。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关于道歉的,他说:“老师,确实对不起了,我们家的孩子我现在确实管不了,他的作业什么的我以后也不管,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实在是抱歉,我确实是不想再管了”。
在那一刻,我能体会到家长的无助,他实际上是在我向我寻求帮助,或许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觉得这还算是好的状态,他能够告知我实际情况,让我有所觉察,就会有所行动。
但是我深知有些在家里已经鸡飞狗跳到完全关系断裂的状态,当孩子有问题出现,家长心里有无数个想法:这个孩子我不管了,他也没有去寻求帮助,也没去尝试新的方法与孩子相处,那孩子该怎么办?
其实从我眼前走过那么多学生,我会发现每一个行为不端的孩子,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愚笨,也不是天生就不思进取,也不喜欢自己沉溺于手机,而只是他们在学习和家长期待的方面,没有找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他们呈现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某些技能上的欠缺,他们需要被帮助,不是被指责。
但父母在和孩子彼此关系快断裂的时机,指责和抱怨比积极寻找办法要容易得多。
所以才见到这样的孩子,我会觉得很心疼。我非常清楚,作为老师,我们能够帮助的能力有限,我很期待家长能够同样加入到帮助和协助的环节,因为家长的情绪稳定,才是孩子内在最大的安全感。
是见到朋友,她再一次说到了成长教练Max关于海星的故事,也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能够帮助一个海星就是一个还行,我想我能够想的,我能够做的也只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