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张照片就是白灵菇。
白灵菇长得白白胖胖的,体积也很大,从外观来说就很讨人喜欢;在营养方面,白灵菇蛋白质含量很高,除含有18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各种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药用方面,白灵菇富含的矿质营养和真菌多糖,可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真菌多糖入药有消积、杀虫的作用。除此之外,白灵菇在最重要的食用方面也是“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获得不少人的喜爱。
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听说过白灵菇,并没有真正吃过,毕竟白灵菇是最近一些年兴起的食用菌新品种,而且价格较昂贵,属于高档食用菌。
要谈白灵菇,又不得不说阿魏侧耳。
白灵菇是一种商品名,它是从一种名为阿魏侧耳的蘑菇人工驯化而来的。阿魏是伞形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也是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只生长于新疆地区,国外的分布较广。在自然界,阿魏侧耳常生长在伞形科阿魏植物根茎上,处于腐生或者寄生的状态。
1963年阿魏侧耳首次被记载和命名,1950年法国、印度和德国的科学家进行了驯化栽培及遗传分类方面的研究,1974年印度在克什米尔分离到阿魏菇天然菌株,并在段木上驯化栽培成功,1974年法国进行阿魏侧耳的驯化栽培试验,从阿魏菇子实体上分离到菌株,并驯化栽培成功。我国是在1983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成功地完成了人工驯化,在90年代末的1997年获得了第一个商业菌株,渐渐的就改名为了“白灵菇”。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白灵菇的商业菌株至少在10种以上,也就是说能被称为白灵菇的有10几种。
白灵菇人工栽培的早期零售价达到了每斤上百元,巨大的经济效应带动了产量,而随着产量的增加,百灵菇的价格也随之下降,但即使到了现在,白灵菇的价格都在20元/以上,依旧属于高档食用菌。
白灵菇价格居高不下是因为它不能再降价了,如今的技术水平所需要的生产成本就决定了这个价格。
白灵菇的“刺激”一生
中国农业大学的王贺祥教授曾向我们描述白灵菇的生长过程:一般的食用菌菌丝长满了后再放几天就可以出菇了,但白灵菇不同,它在出菇的时候需要冷刺激。将白灵菇放在24度左右的温度下培养菌盖,40-50天可以长满,这个时候需要经过后熟阶段,即把温度降到20-22度,让它继续生长,积累养分,时间在30—35天,这个时候还不能出菇,还需要在低温刺激一下,在0度的环境下冻它7天,或者在外界环境3—13度,北方有温差的环境下,冻它2个星期,把它冻得够呛了,它就老老实实出菇了。
白灵菇要出菇需要一个后熟阶段,需要多次用低温刺激,从这一个侧面我们就能看出白灵菇在生产上有多困难,价格自然就高。
根据菇行天下的市场调查,在我国各大农贸市场上白灵菇的身影越来越少,有些原来有卖白灵菇的地方现在几乎都看不到了,有人会说“因为价格太高了嘛”,不错,价格是其中一个因素,其实还有一个关键因素,白灵菇的竞争对数——杏鲍菇。
杏鲍菇因其外形独特被一些人称为“很污的蘑菇”,算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食用菌,人工栽培也极为成熟,产量比白灵菇高得多。基因测序发现,白灵菇和杏鲍菇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同为侧耳属的它们很有默契的在味道上也近乎相同,但杏鲍菇的价格却比白灵菇便宜了约4倍,也就是5元/斤左右,相比之下,人们当然更愿意接受杏鲍菇。
现在有些公司生产出了耐高温的白灵菇品种,不需要繁琐的后熟阶段,但白灵菇想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除了生产技术的突破之外,在口味上也要取得突破才行,不然就算白灵菇的价格降到很低,味道和杏鲍菇相差不大的话,也很难和早已取得口碑的杏鲍菇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