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天气,白天太阳当空,亮晃晃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SPF接近30。如果不打遮阳伞的话,皮肤会晒得生疼。傍晚夕阳斜挂天边的时候,热度减了不少,从海上飘起一层薄雾逐渐将城市笼罩起来,间或有阵阵海风略过,凉爽中又带着一丝寒意。早晚温度相差悬殊,那些穿着清凉的MM们早有准备,优雅地从背包里拿出薄外套穿上,既保存了温度又增添另一种妩媚。
这个时候是最适合外出散步的了。
我的散步路线有两条:一登山,从小区旁边一所中学东边的小路上山,穿过一个私人菜园,里面种着四季的蔬菜,不论哪个季节经过都能看见当季长势良好的蔬菜,虽然常常被最原始的“有机肥”熏得无法呼吸,但与那些被各种化学物质催熟的长出畸形模样的蔬菜瓜果相比,这里的菜才是最绿色、最环保、最安全的。
过了菜园沿着一个土坡开始上山。我叫它“山”严格来讲其实是个“岭”。对于“山”与“岭”的区别,度娘解释说:山是一个,岭是几个山连在一起;山比岭高大,岭一般小于1000米。我只是按习惯来称它为“山”。这里权且称它为“小山”吧。
这座小山原来极其荒凉,除了一些乱坟附近有人烧纸摆供,再没有人来过的痕迹。后来政府出资整理山头,开辟了平整的登山路径,铺上方方正正的条石,路两旁的杂草枯枝被砍掉或烧掉,靠近山崖边还安装了水泥护栏,外形做得貌似枯木,与山上的树木颜色还算和谐,并无违和之感。
途中有条小河沟,很小,以前垫了块石头,踩着就跳过去了,后来被一座小水泥桥代替,也是做成枯木的外形,算是添加了一处小小的风景吧。当走到这里的时候,一般会有些累,正好坐在小桥旁边,欣赏着周边的风景,也稍稍喘口气。我给小桥起了个名字叫“一休桥”,有稍微一休息的意思,还重了一休小和尚的名,带着点禅意呢。
过了“一休桥”很快就到了山顶,从这里往南看,如果天气晴朗,没有大雾的情况下,能看到整个海面横在面前,像宽银幕大电影的画面,一片平静的海,偶尔有一艘乌黑的大船像舞台上场似的,左上右下,从左边缓缓驶过,再从右边静静消失在视线里。
从这里就开始下山了,坡面比较陡,收不住脚地往下跑起来,又到了有条石的路径。
下了路径是一条环着半面山的健身路径,路面用碎石铺成,刷绿色油漆,平整度好,适合散步、跑步,防滑效果好。
晚饭后周边的居民都会走一走这条健身路径。山上树木茂密,空气非常好,常有花香飘过,我能叫上名的有槐树、桃树、柏树、桑葚树,还有竹子。
沿着健身路径往下就到山脚了,中途有条岔路,是通向山泉的出水口的。出水口大大小小有四五个,比较干净的有两个比较大的。每天都有人拿着塑料桶、水舀子,在那里舀水。我也舀过几次,回家过滤后,烧开,冲上一杯台湾高山茶,清冽的滋味里还带着丝丝甘甜,醉了醉了。
这条散步路线,历时约一小时,约7000步左右,属于比较休闲的一条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