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5.42 师冕见①,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②。”
【题解】
古代乐师一般由盲者充任,此章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对盲人真诚又体谅的态度。对之不厌其烦的提示和指点,表现了他富有同情心和善于为人设身处地着想,这种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十分感人。
【注释】
①师:乐师。冕:人名。古代的乐师一般是盲人。
②相(xiang ):帮助。
【译文】
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边,孔子说:“这是坐席。”大家都坐下后,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师冕告辞后,子张问道:“这是和盲人乐师言谈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就是帮助盲人乐师的方式。
//我的感想//
先是无感,现在感受到温暖。
我想说人道主义是不论你处于怎样的地位,都可以是一位温暖他人的人,而不论对方的地位怎样。
也忽然发现,礼是需要学习的,之前我咋感觉是因为仁心而导致外在的行为,却原来这样已然有“礼”来直接指引我们,学了礼,依礼行事,不是更自然更容易达成一些吗?
更有依礼行事不夸张不做作,不“攻乎异端”,尊重合适的应对。
回看这句论语,孔夫子现身说法,以身作则,传“道”于学生,而学生也有观察分辨解读能力,可以从老师身上学习各样“道”理。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