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完善的医疗制度和急救体制早已被大家熟知,急救电话跟火警,警察一样是911,所有公用电话都可以免费拨打,手机则是不需解锁即可拨打。救护车上有最基本的药物。急救人员都很专业,到现场会先采取急救措施,然后尽量稳定病人,再上救护车。
人生无常,意外无处不在,而与一场又一场意外发生之后,便是拨下急救电话,开着救护车来到意外现场的急救员。对于每一位急救员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一场战斗,时刻准备着各种紧急处理,面对各种死亡的场面。
《一千个陌生人的生与死》的作者凯文·哈扎,从2004年到2013年间担任高级救护技术员,主要服务于亚特兰大的格雷迪纪念医院,看惯各种死亡。他用随笔的形式记录工作十年的急诊救护生涯,遇见的奇人奇事。比如找狗、接生、扭伤背部的赤裸女人、吵架的情侣、不慎吃花椰菜噎死的老奶奶,认为自己被外星人抓走的患者……令人在意想不到的同时,又趣味十足,留下深刻的印象。
01. 人生无常,每时每刻都有意外在发生。
就像书中记录的,一个感恩节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餐。这家人中有两兄弟,在这天晚上,放开了胆子,因为一点小事大声争吵,奶奶示意他们停止吵架,但是没有收到回应,于是想阻止他们争吵,但她嘴里塞满了西蓝花,情急之下吸了一口气,西蓝花卡入了气管中,就再没有发出声音……
在每天的新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有很多小孩子把花生米、瓜籽、玉米豆、红枣核等,误入气管的事。气管异物易造成窒息,抢救不及时可能会死亡。
午夜时分,有两个人想要过马路,他们没有走人行横道,想等车少的时候穿过去,当他们走到中间地带之时,意外发生了,一辆准备左转的车快速转到中间地带,朝着他们开过去,他们被车撞到四分五裂,弹到空中。
生活中各种意外不断发生,而急救员的出现,就是在事发现场,能及时挽救生命和降低意外伤害程度。
02. 敬畏死亡,才是对待死亡最好的姿态。
如果我们能够有幸,能够成为生命的拯救者,又或者是死亡的见证者,那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人们懂得生命的易逝,往往是一瞬间的事。经过某件使你痛彻心扉的事,永远地失去了某位在你心中不可替代的人...那一刹那,你突然就明白了,生命真的很脆弱,我们该学着对生命以敬畏。不知道心存敬畏的人,是不成熟的人。成熟的人才会敬畏天地,更会敬畏生死。
急救员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注定了他们会经常接触死亡,怎样去面对这些,也是他们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总是在安慰,常常是帮助,有时是治愈。”急救员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人的生死,坐上救护车,赶往急救现场开始,便进入了一个与我们全然不同的世界。
他们从一个个急救事例之中,学会正视死亡,并且从对死亡的敬畏里,重新理解生命,但随着工作的年限越来越长,他们也会淡然,也会失却激情,甚至漠然对待,这些,并不是他们不再尊重,他们只是见惯了死亡,变得和它相随。而想要重新赢取激情和敬畏,肯能需要的,就是离开,然后重新再次回来。去珍惜,去敬畏,去尊重。
死亡无法逃避,必须面对。所以我们才要学会珍惜现在,珍惜拥有的东西,并且从对死亡的敬畏里重新理解生命。
03. 向伟大的紧急救援人员致敬。
“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挽救第一个在我面前死亡的人。我只是站在那里,安静地看着,就这么让她离开。她是个白人,年纪很大了,在养老院里渐渐衰老。她的衣服上满是污渍,看得出是因为搅拌坚硬食物时被溅到的。她的去世突然但很平静,我是唯一的见证者,也是她在这世上最后的哨兵。”
在现实世界中,当你拥有一份普通工作,没有人会在土地上被枪杀,没有人会把柔弱的孩子交给你,而从事紧急救援,你就会得到这些普通工作之外的东西,不光是把他们的信任,更是把他们的全世界交到了你的手中。那是一种奇妙的愉悦感觉,不只是因为你做了这些事而且做的很好,更是因为你知道,你还会继续被安排完成这样的事情。
还记得曾经的汶川地震之时,为了避免余震带来损伤,医护大楼的门被保卫人员把守着劝告暂时不要入内,但还是很多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回到自己的科室,继续坚守岗位。急救中心门前仍然看见医务工作者忙碌奔跑的身影,送伤员的车辆依然不断,为了更多重伤的患者提供医疗条件,轻伤的被转诊到周围其他医院。
紧急救援到底属于怎样的工作呢?面临着抢救伤员的复杂工作,那种场面可能是冒着枪林弹雨的,也可能是面对血肉模糊的人体。在这本书里,凯文用他的亲身经历和心态的转变,告诉我们,那些生与死的问题,或许不是最难的问题,难的是紧急救护,该如何坚持工作下去。
《一千个陌生人的生与死》作者凯文·哈扎德徐徐地,向我们诉说生命,减缓了混乱和危险,只让自己和读者体验它。在他的笔下,我们感受到,急救员的生活是日常里最接近战斗的生活,也会更加去思考急救这份工作,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