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围炉夜话》
财富与显贵都容易招致祸殃,一定要忠诚宽厚、谦逊恭敬,这样才不会出现大的灾祸;衣食福禄原本都是有限度的,所以一定要简朴节约,才能够福贵长久。
这与《素书》里说的: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的理念不谋而合。
“恭”是恭敬,“俭”是节俭,“谦”是谦虚,“约”是守约。一个人如果能谨守、依行这四点,就不会遭受什么祸患。
1.恭敬
孔子说: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意思是:君子敬而有真心,恭而有礼貌,就会有很多朋友兄弟。
一个人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就体现在他对人的态度是否表里如一、真情实意。有些人表面上客客气气,甜言蜜语,心里面却充满着猜忌和嫉妒,甚至人前说好话,背后说坏话,这就是敬而没有真心,是虚伪的表现。
杨时为了求学,奔赴河南拜程颐和程颢为师。有一天,杨时和游酢前来拜见程颐,在窗外看到老师在屋里打坐。他俩不忍心惊扰老师,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他。这时天上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并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仍一直恭敬的站在雪中。等程颐醒来后,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厚了。这时,杨时和游酢才踏着一尺深的积雪走进去,真心地向程颐请教学问。后来杨时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也被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传为学界佳话,由此演变成成语“程门立雪”。
知礼、识理,懂礼貌、守规矩的行为都是“恭”。“恭”与“不恭”,这是体现一个人素质修养优劣的基本条件之一。
2.节俭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现代人生活水平高了,特别是年青一代,出生在大好时代,丰衣足食,因此随意浪费在现代生活中也成了习以为常的事。
粮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每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虽然我们现在不用为吃饭而发愁,但也要居安思危。富贵之人不浪费是修身养德,不富余的人节俭是自保以防万一。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无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一个人锦衣玉食惯了,粗茶淡饭会觉得难以下咽,总是追求舌尖上的满足,偶尔不合胃口宁肯挨饿也不愿多吃一口;
出门总是豪车接送的人,突然需要挤公交、踩单车,会觉得无比委屈;
欲望只会越喂越大,没有休止,只有自我抑制,把握好分寸,才不至于被欲望绑架,以至于陷入虚荣浪费的陷阱,这是痛苦的深渊,只有知足才能常乐。
3.谦逊
谦虚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而滋长。
——苏格拉底
《谦卦》曰:
谦和忍让,尊人自卑;利用谦虚,万事可达。
一个真正谦虚的人,没有不低调忍让的。因为谦虚,所以说话不会咄咄逼人,也不会居高临下,而是照顾别人的感受,和风细雨般令人感到自然又舒服。
因为谦虚,别人更愿意无所保留地与之共享自己的所知所学,从而能从更多渠道提升自己。
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注意自己观点中的偏差、成见、局限以及无知的程度,对自己信念是否具有逻辑基础具有洞察力。——《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谦逊的人,既不会盲目自信,也能用不偏不倚的方式对待所有的观点(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不掺杂个人的情感和私利,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而唐太宗李世民是很善于纳谏的明君。
魏徵总是言人之所难言,即使太宗不能一下子全部接受,事后总能做出妥协,克制自己的脾气与欲望,从而成就了求谏纳谏的佳话。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每条都是在告诫太宗在各方面都要约束自己。
唐太宗因而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几句话:
“以铜为镜,以正衣冠;
以古为鉴,以明兴替;
以人为鉴,以明得失。”
可见,太宗虽能力超群,却还是敢于承认自己的局限而谦虚好学,所以才能成就“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4.守约
“约之以礼。”——《论语·雍也》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一旦没有了规矩,也就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约束,就等于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就容易失去分寸,任何事情只要失去分寸,就会过犹不及,犯错误是难免的了。
国有国法,公司有规章制度,社会有公序良俗。违反法律,就会受到国家的惩罚;违反公司制度,也会受到公司处罚;违反社会公序,轻者受到谴责,重者惹祸上身。
曾经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就有过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几名游客自驾车进入到动物园,本来动物园是明文规定禁止中途下车的,可是有一名女性中途还是下了车,被身后的一只老虎拖走,同车的两名朋友见状下车追赶也被老虎袭击,事件造成了一死一伤的惨剧。
守约的另一层意思是自我约束,是自己和自己的约定。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围炉夜话》
对待自己时要用良知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相处时要留些退路和余地给别人。
所以恭、俭、谦、约四件若能谨守、依行,就可以远离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