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清单式的生活方式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清单背后的本质其实是对时间的把控。
在我们小的时候,就会对家长说 “等我看完这集动画,我就去写作业”。相当于在这时候,就已经列了个清单,清单中包括两个活动,看电视和做作业。包含两个时长,看一集动画的时间和做作业的时间。且看电视排在做作业之前。
但是能否在看完这集动画就去做作业呢?有些人会说这取决于每个人是否自觉自律。小的时候爸妈会说,你怎么这么不自觉。到成长后,我们会看到诸如“快速成长的路上需要自律”这种话。其实这里的自觉和自律,反映了你对于即将要完成的事情的紧迫性、焦虑性。让你焦虑的事情才会让你克服惰性,去自觉自律得完成。对孩子来说,不完成作业会被骂,被罚,所以做作业是相对具有重要且紧急性的,是必须完成的。但是为什么看动画排在做作业前呢?因为对这个孩子来说,动画具备娱乐性,促进性,更重要的是,动画片不在吃饭时间看完,晚上就没有了。这样来说,动画的紧急性貌似比做作业还高,于是孩子就把它排在了前面。
现在我们用成年人的思维来想一下清单能提供给我们什么。清单能罗列即将要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能预估对应每件事情大致所花时长,也要求我们,安排每一件事情的紧急重要性。
这也就是说,仅仅把事情罗列下来是不够的,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清单的罗列应该是合理,符合个人条件,并且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让我们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对要做的每件事有清晰的认识。看动画需要一小时,就不能往半小时算,而吃饭加上通勤时间需要4小时,就不能将其和在家里吃饭所花时间相提并论。对时间的预估让人有信心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清单事项。而越是熟悉的事情,越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得当,逐渐成为掌控时间的大师。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对事情的认知是不全面的,当我们应对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推算,这之间就存在偏差。举个例子,我在做甜食老师某一课作业的时候,原本我自信一小时完成时间绰绰有余,于是紧跟着我安排了一小时的英语阅读计划。但是真当我做的时候,我要看着时间流逝,整个人都变得非常焦虑,甚至不安,因为我发现,一小时真的做不完! 因为对一些操作的不熟悉,导致最后我花了将近三小时,才勉强完成了当天的作业。此时的我是焦虑的,无助的,筋疲力尽的。等我做完老师的作业后,为了保证第二天工作状态,我只能放弃英语去睡觉了。
从这件事情,我们不难发现清单式生活的一个缺点: 当计划有变,我们清单上的事情就完成不了,本想减轻焦虑,但原有的焦虑又加倍返还给了我们。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新的 “止损方式”。当清单上的事情无法按照预期完成,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为自己设定一个 “努力极限”,一个努力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无法完成就放下的约定。既然我们已经努力,既然没办法完成是常事,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作业留到明天,等到第二天再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解决自己的疑惑。止损的概念并不代表着将就,也不意味着做个 “差不多先生”,相反,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当疑惑的时候,迷惘的时候,不如给自己一些休息的时间调整,给自己机会重振旗鼓克服难题。
清单是一种工具,利用清单帮助自己理清思绪和条理的同时,也要主动做时间的主人,清单的主人,自己的主人,摆脱困斗之兽的命运,更好地迎接元气满满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