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已经两年没有回国过年了,在国外过年其实是一次特殊的聚会而已,一大群认识的不认识的聚个餐玩个游戏也就算是过年了。去年过年一大群朋友租了一个活动室,吃了一顿火锅,在那边打牌玩狼人杀,没有看春节联欢晚会,国内的各种集五福活动也是兴致缺缺。
漂洋过海在一个陌生的国家,故而越发想念儿时过年的那种氛围。年味最浓应该是小学和初中那段时候,一年最开心的莫过于过年,能穿新衣服,得到好多压岁钱。虽然最后每年的压岁钱都被老妈“存”了起来, 一部分用来交学费,剩下的部分我就再也没有见过,这大概是每个小朋友童年最大的“骗局”。
每年的除夕基本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各种活动被安排地明明白白。按照村子的传统,村委会每年都会在除夕这一天一大早敲着锣打着鼓给一些退役兵和老人发一个红包还有一幅春联。老妈和爷爷基本每年都在这个发红包的队伍里,爷爷吹唢呐,老妈则是村干部的一员。正直放寒假的我一般都会睡到快中午起,所以早上最段插曲我基本会忽略,起来后简单地吃完午饭,就是一个每年必做的项目-洗澡。每年除夕的时候,村里的公共浴室会排起长长的队伍,浴室里雾气蒙蒙的一片,隔间之间也没有隔音,所以基本一边洗澡就一边听着各种寒暄和家长里短。
年夜饭大概是一年中吃得最早的一餐晚饭,每年的年夜饭基本是爷爷和奶奶来张罗的,各种菜都是有寓意的,什么八宝菜,年糕粽子拼盘,红烧鱼,还有爷爷每年都炸的扣肉。年夜饭一般5点左右就开始了,因为姑姑和叔叔远在广州,所以每年的年夜饭基本都是爷爷奶奶老爸老妈我和老妹一起吃的。记得每年年夜饭开始祭祖之前,老爸就会各种催促我们去帮奶奶的忙,拿蜡烛摆菜,总是语重心长地说:新的一年了,长大了要懂事了! 原本吃年夜饭之前是需要放鞭炮的,但是我家的惯例就是过年不放鞭炮,只有有一年叔叔回家过年心血来潮地买了好多鞭炮,噼里啪啦地像是要赶走旧的一年所有坏运气。
在别人家断断续续的鞭炮声中,祭祖流程就开始了:烧纸钱,给祖先斟酒,跪拜祖先。。。。。。虽然有些无聊,但是这些具有仪式感的流程才提醒着今天是除夕,不是平常普普通通的晚餐。年夜饭有时也会出现我很喜欢吃但平时不能常吃的菜,所以我有时还是很期待过年的。原本用来祭祖的酒一般老爸和爷爷会平分,有时候我有兴致也是会偷喝一小杯;用来祭祖的白米饭一般经过一长段祭祖流程后会变得比较冷,但是有个说法是吃这个饭的小孩子会变得特别聪明,所以每年吃祭祖的米饭也就成了我的惯例。
吃完年夜饭唯一值得兴奋的就是可以收压岁钱,虽然过完年后就得上交给母亲大人,但是它依旧还是能在我的枕头底下呆上10几天。年夜饭过后,我们家就基本没了活动,因为除夕的传统晚上是不能去别人家窜门的,爷爷和我在楼下看一会春节联欢晚会就和奶奶去睡觉了,老爸老妈还有老妹也很早地上楼去看会电视然后睡觉。一般每年除夕守夜的就只有我,一个人在楼下和各种同学朋友互道祝福和聊天,一直等到12点的烟火结束一两点才去睡觉。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去外婆家,每年都是一大早就被老妈叫醒,穿上新买的衣服就去外婆家拜年。
儿时的年味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那些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同学朋友一句又一句的祝福,是枕头底下压着的一个又一个红包,是正月初一穿上的新衣服,是一年一年过去的回不去的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