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咪蒙支持在校实习生休学的观点引发争议:陈小鲜,咪蒙团队的实习生,大二航运专业,她发文支持她休学,全职在咪蒙团队工作。
这个实习生选择休学,还是继续回校念下去,拿学位证和毕业证?
这就是权衡取舍的问题。
选择继续念下去拿学位证的收益是:
毕业证——及这个证书带来的工作机会。
大部分读者都是反对咪蒙的做法,因为咪蒙并不知道学校的毕业证在现在社会的职场意味着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
上述的争议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 双方定位的收益;
第二 每个人的机会成本都不一样。
咪蒙的实习生陈小鲜,国际航运专业,被调剂的。
她大二,选择读下去的成本有:
1.显性的成本:
学费,伙食费等
2.隐性成本 :时间。
也就是她本应该花两年时间,在学校过完,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但同样的两年,她可以在咪蒙那里实习,学习新媒体运营的东西。而且是最顶尖的自媒体,还能拿到价值不菲的工资。
也就是说,已经在咪蒙那里实习的陈小鲜同学,选择继续回校读下去的成本非常高昂。
她回校,“上课的时候,她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认真听课,但是老师的课实在太无聊了,听着听着就走神了。
她发现一整节课下来,自己连书都没有翻开过,也没有动笔,当时就觉得这个状态特别可怕。”
这些时间的低效同样也构成了她的隐形成本。
而她同样的时间却可以学习100W+的文章是如何起标题,怎么行文,咪蒙是怎么处理日常素材......这些机会都是大部分新媒体工作者得不到的机会。
而她继续读下去的收益:
在航运公司实习,拿到航运专业的毕业证;
同窗友谊;
有毕业证可以考公务员或者需要毕业证书的企业工作的机会;
而在咪蒙那里的收益:
实习两年,很可能两年后成为有经验的资深新媒体运营,价值倍增。
如果你是陈小鲜,你会怎么选择?
我当然选择继续留在咪蒙那里实习,直接休学。因为选择继续回校,舍弃实习的机会成本实在太高昂了。
这就是权衡取舍的成本——机会成本,也称为选择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连接我们此前提及的选择:你要得到一种东西,必然舍弃了其他所有可能性。 而你付出的成本,是你选择其他可能性所得到的最大收益。
比如你在人流地段北京路有一个祖传的报纸摊铺位,你这时接手有几个选择:
A. 可以用来卖报纸,因为你们家已经跟报社提前订了一年的报纸,花了3000元,预计售卖报纸收益是 3100元,收益100;
B. 有亲戚愿意低价给你进货卖面包,赚得的都是你的,成本预估是每月2W,收益净赚5W;
C 有人打听希望能用大价钱能租下这里,改造成便利店,他愿意花20W。
那你这个铺位的资源,成本是如何衡量的呢?
卖报纸的成本是什么呢? 你拿来卖报纸就卖不了面包或者转租,这时你卖报纸的成本还是3000块的订阅款吗?
不是,3000只是会计成本,真正的成本是20W。你本可以选择C选项,拿20W的收益。
同样,你和亲戚搭档卖面包,成本也是20W。因为你都放弃了C的收益机会。
而选择C的最大成本是5W。
真正的成本,是放弃了的众多选项中,价值最大的那个选项。
也就是,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机会成本中的机会必须是可选择的项目。 若不是能用户这个资源去做的项目,那就不属于你的机会。
例如政府禁止你外租出去,那外租就不是你的机会。
例如大多数在校学生来说,咪蒙实习的机会,就不在大多数人休学的机会成本里——因为你休学了可能就无所事事!如果你无一技之长,只会逃课打游戏,那么你休学的成本反而更高,你会失去毕业证及其带来的就业机会!
而像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或者像在学校就成名的演员,运动员,他们选择继续读书的成本就无比昂贵。
这时候,当然选择休学啊!
5分钟经济学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