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是家上市公司高管,有个十岁的儿子大宝,小叶的工作很忙,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特别少,而每次陪着孩子时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开视频会议,怕孩子吵闹就把手机给孩子玩,久而久之,大宝学会了打手机游戏,而且沉迷其中,学习中一落千丈,对此小叶并没放在心上。
小叶想只要大宝不闹事,不吵到她的工作玩就玩了,直到小升初前的摸底考试,大宝的班主任把小叶叫到了学校,说大宝带着手机上学,不听课,不交作业,而且课余总是拿着手机打游戏,影响其他同学不说,对于以后升学或是孩子身心健康是个很大的隐患。
小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同样的问题,孩子为了玩手游影响学习比比皆是,可是不给孩子花手机,孩子就会又哭又闹,搞得家长一个头两大。
梅拾璎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里指出手机游戏其实也是一种游戏,与打球、下棋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手机游戏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会让孩子更热衷在其中。
我认为与其中说玩手机会“上瘾”,不如说手机游戏内容更丰富,细节更具体,更能让孩子去探索现实生活中普通游戏所不能带来的乐趣。
那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玩手机这件事儿呢?很多家长的做法大都是没收手机、打骂孩子或是严加看管,可不管是哪种方法,得到的效果都微乎其微。最后孩子明面上不敢玩了,背后在你看不到的时候还是会偷偷的玩。
那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玩手机呢,《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有详细的方法。
1.与其刻意控制,不如让他轻松拥有
对于爱玩手机的孩子,家长其实知道这样是不好的,所以都会控制不让孩子们玩,可是越控制孩子就越想玩,这就好似有毒瘾的‘瘾君子’一样,明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控制不住自己。
而人都是有逆反心理,越难得到的就越想得到,而轻易到到手就又不在乎了,同样的道理,按制孩子不玩手机,孩子的本能就是我就是要玩,你越不让我玩我就越想玩。
还有一个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理解太少,回到家后,家长总是拿起手机不停的刷抖音、刷剧,缺少与孩子的沟通,给孩子起到了一个负面的榜样作用,孩子也会有样用样。
那如何做到即让孩子玩的开心,家长又不操心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玩儿,在玩儿的过程中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关心孩子,充分的信任孩子,不用暴力去对待孩子,在孩子轻而易举得到以后,他就没有多大兴趣沉迷其中了。
2.从贪玩儿中看透玩儿的本质
贪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每个爱玩儿的孩子思维都是活跃的。很多被家长管的死死的,哪儿都不许去,什么都不准玩儿的孩子,学习是好了但是性格却是死板的,这也是一个麻烦。
爱玩儿可以挖掘孩子的潜质,从玩儿中孩子可以找到乐趣,好奇心可以驱使孩子不断发掘新鲜事物。
很多名人都是从玩儿中发现了真理,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浴缸的水满出,从此发现浮力,并提出阿基米德定理。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玩物丧志,会影响并耽误学习,可并不是每个学习好的孩子长大了都能有所成就。
小时候玩够了的孩子,长大后对工作和学习依然会饱有热情,因为玩儿够了,不向往了,转而对生活会更有激情和想像力了。
3.只有不断学习的家长才能对症下药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家庭教育也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一蹶不变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落队了,用父母辈的教育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孩子,已经达不到现在家长们的预期。
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家长也要在不断学习和吸引别人的好经验的同时,对自己的孩子对症下药。
家长可以通过不断的阅读,来丰富自己育儿相关的理论知识,改善自己的教育模式,与其他家长相互取经来吸取好的教育方法。
其实小叶对待孩子放养的教育方式也是现在大多数家庭的通病,如果小叶能适时的发现问题,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了解,与老师经常沟通,慢慢的就会养成孩子自律的习惯,因为大宝玩够了,就不再对手机有新鲜感了。
俗话说:“堵不如疏”,在小时适当的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行进,养成自己的兴趣,长大后在各自领域不难成为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