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追求外在的形色,将离去本性的灵明,譬如声色货利本是身外之物,但是受到眼睛物欲的影响,就会流逸奔驰,因此,五色使人的本性驱于迷盲,就是这个原因。
贪求外在的声色,也使人本性蒙蔽,一旦蒙蔽了本性,正法的声音就难以听入心灵之中,像这种人不是好像耳聋的人吗?
人一旦贪求食物的滋味,本性便被味觉所感,所以五味常使人的本性流逸奔放,而不知本性之中,淡中有味,如子曰:"饭疏食饮水,而乐在其中"此就是真味也。
如果人无所事事,每天骑着马追逐鸟兽,打猎竞技,像这种人将会使自己疯狂于斗争之心,导致身心不宁,而迷失天赋之本性。
拥有珍贵宝物的人,常使自己行动受到妨碍,而且过分追求虚荣的人,往往会不顾节操,而身败名裂。
因此,圣人知道物欲之害,所以在为人处事方面,就不去强求物质的享受,一心一意,常养性中之腹饱,不受外物而乱心,就是这个原因呀!
这一篇讲了追求外在物欲享受与修身养性之间的关系,如果过分追求外在的色音味财利等,将使人的本性蒙蔽,不断迷失自己,甚至迷失自己的天赋。
那么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物欲让我们迷失自己,我们是不是应该摒弃它们呢?
答案是否定的,世间万物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不是万事万物让我们迷失,而是我们的心被外界物质迷惑。因此,我们需调整自己的心,需要主动利用万事万物的资源,而不是被万事万物所奴役。
如果想让自己的心不被奴役,需要把握好需求与欲望之间的平衡,需求是正常的生理满足,欲望就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等,当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物质上面时,跟身体的链接就会减少,就会不断失去自性。生活中时时反思并放下自己的欲望,满足基本需求。
物质追求属“有”的层面,身心养性属“无”的层面。上一篇中老子强调,无的价值远远大于有的价值。给我们的启发是,多多修身养性,保持心的专注,不被外物所影响心智。
举例,之前我读书时为了追求分数的提升,不惜牺牲很多休息时间学习,导致自己近视,跟身体连接感差,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这就是一个追求外在物质的案例,光追求外在,而忽视了内在心的力量,没提升自己的接纳度,没做到劳逸结合,因此自己活得很痛苦。这篇文章启发自己,要不断放下欲望,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不断提升心的接纳度,心善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