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孩子,我为什么不希望你考第一?》里面提到一个例子,在一期类似吐槽大会的综艺节目中,一位男生吐槽家人的反常行为,为什么自己考了第一,全家人不是开心而是忧心忡忡,他质问妈妈:“追求进步究竟有什么错?”看到这,我笑了,或许只有当了家长,才能深刻了解这位妈妈的良苦用心。妈妈道出了实情,她只是不想让儿子的心理因为“第一”的名头而负载过重。妈妈说,儿子上进考第一她也很骄傲,直到有一天,看见孩子在课桌前写下一句话——“考第二就是落后”,她才警觉,孩子对于名次看得太重,只能当第一,不能当第二。
追求进步本身没有错,只是要看这种进步背后的支撑力到底是什么。如果将学习的意义理解为赞美收割机,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呢?靠外界赞誉获得的认同,靠外界建立起的目标和价值,这种追求从开始就生错了地方。
我也曾经是个依靠外界支撑力存活的自卑之人。在家人眼里,我是个温柔听话的乖乖女,学习成绩不错,从草小考进重点中学,也成了全家人的骄傲。我的小学很差,是我进入初中之后才意识到的。在全区考进重点中学的两三百名学生中,我们小学只有13个人,而且分数排名也只位列中等。在那个草小里,我算是个明星一样的人物,成绩永远位列第一第二,选举永远是票数最多的那个……各种光芒加身的后果是我无法接受自己考试排位不理想,我无法接受自己的默默无名,我无法接受自己不被老师重视。在刚进初一时,老师选班干,我落选了,或者说压根就没我啥事,这次的打击对我很大,我哭了好几天,那种失落没人能体会,也没人能理解,虽然我妈安慰了我几次,可都是隔靴挠痒,丝毫不起作用,后来她也没了耐心,怒斥我结束这种无休止无意义的哭泣。我是停止了哭泣,可是内心的门却永远紧闭了。当青春期碰上糟心的经历,我很艰难的“捱”过了初中三年。以至于十多年后,我再次回忆这段时光,我仍然把它标记为我人生中最灰暗最失败的时刻。我曾经试图讨好身边的每个人,试图做到他们口中的“最好”,现实是,没有人会在意我,只是我太把自己当回事,导致我一次次的让自己受伤。当今天再次回忆这段时光时,我看到的不再是灰暗,反而有了感恩之情,虽然当时还不知道自己让自己不快乐的根源是骨子里的自卑,但至少让我在开始意识到光芒的时候体会到失去光彩的滋味,虽然痛苦至少闯过来了,比起现在动辄抑郁的孩子来说,不能不说是种幸运。
最近,经常听到身边孩子厌学、抑郁的新闻,既替孩子难过,也替父母难过。一个朋友家孩子,小小年纪可谓是博览群书,文笔好,兴趣广,曾经获得过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全国高中生论文优秀奖……在班级,是班长,在学校,各种比赛、社会实践无一落下,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品学兼优、阳光活力的美少女,考上心目中的名校势在必得。生活永远比故事里的情节还要波折,在高中最后的冲刺年,她毫无征兆的垮了。她再也不愿意去学校,整天把自己锁在家中,白天睡觉,晚上睁着眼看天花板……她的妈妈整日提心吊胆,以泪洗面,生怕女儿想不开自杀,她的爸爸一夜之间头发白了很多。家人此刻只想尽快让她恢复成一个正常的人,考不考大学都不重要了。无奈之下选择了“一味满足”。想养猫的心愿帮她实现了,想旅行于是冒着大雪带她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该约见的心理医生见了,该谈的心也谈了……可是,事情并未向好的方向发展。家人由自责转为绝望,而她整个高三几乎没有去上过一天学。在和朋友聊到孩子的时候,她很无奈地说:“这一年不知道怎么挺过去的,就这样吧……”曾经的荣誉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前路迷茫,后面的路要怎么走?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病,不同的是有些人能积极调节,有些人却被情绪压垮了。摆脱外界的束缚,向内探寻真正的自我,问问自己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许是你解开心灵枷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