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板烧,想必大家都吃过吧。顾名思义,就是在铁板上煎烤食物,铁板烧多为日式或者韩式的自助料理。日式铁板烧是日本料理中最高级别的就餐形式,它不同于中餐的烧烤和韩国烧烤,吃日式铁板烧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韩国铁板烧非常重视酱料的味道,无论食物怎样,刷了特制的酱料后,都会看起来很有食欲。咬下去,口腔立刻被酱汁占领。而我说的铁板烧,既不是奢华的日本铁板,也没有特制的韩国酱料。我想介绍给大家的,只是家门口的摊摊车上的铁板烧。
我是在一个老国企的家属院里长大的,家属院里南来的北往的人,造就了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小吃。有些保留了原来的味道,有些根据地域改革,成就新的口味。这些小吃对于品尝的人们来说,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或者满足味蕾的食物,更多的是疗伤乡愁。爷爷那代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大开发。于是放弃了老家的几亩地,放弃了吃习惯的煎饼,火锅又或者是酸辣粉,拖家带口弃老母的来到这大西北的黄土高坡,吃的是杂粮,喝的是咸味的水。
那时候的人们质朴无华,干净的就像小儿裤兜。他们靠着勤恳和拼搏,在这原本是万人坑的地方,建了工厂,盖了房子,铺了铁轨。也创造了一些特别的食物。
铁板烧,就是其中一种。摊摊上的铁板烧,只是简单的在一个刷了油的铁板上煎烤食物。我想说的是食物本身。在当地,牛羊肉和土豆是常见的食材。自古以来的中国人就擅长利用匮乏的食物,制作不同口感和味道的食物。摊摊铁板烧,土豆就有四种不同的做法。最受大众喜欢的是土豆饼,把土豆擦丝和少量的面粉混在一起搅匀,撒一点胡椒和盐。用锅勺儿一舀摊在铁板上滋啦滋啦的响,待定型后翻面,两个一伙,穿到签子上,有些焦黄的时候就可以出锅了,喜欢酥脆的可以多煎一会,刷上红油辣子,撒上椒盐,厚厚的孜然粉。一口咬下去,挑衅的孜然味,焦酥的口感,满满的都是幸福。不管多么烦恼的一天,此刻只剩幸福。还有和土豆饼一样特创的铁板美食--牛肉板烧,不刻意用雪花牛肉或者牛腩,只要随便一块牛肉即可。把牛肉剁碎拌上葱花胡椒粉,然后用土豆粉把牛肉馅和上粘性,放到工人们平时上班带的那种铝制饭盒里,用冰箱冻硬,冬天的时候放在室外,一会就冻硬了。然后整块到出来,切大片,穿上签子。放到铁板上煎,双面煎熟即可,只需撒点椒盐和孜然,就可以品尝到铁板牛肉了。
摊摊车通常都在室外,上面撑把大伞。放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躲雨的路人。都曾在这把伞下,选几个喜欢的串,放在盘子里,老板娘接过去,放到铁板里煎制。等待的人一句两句的聊着天,或者静静地看着铁板上滋啦滋啦的食物,盘算着自己的事。厂里有些岗位是三班倒,下午4点和夜里12点正式交接的时候,来买铁板烧的人就格外多。单纯的铁板串串并不能饱腹,所以就衍生出来一种新的吃法,夹饼。
把清真饼两面煎酥,从中切口,饼里刷上一些调料,把青椒从中剖开,铺平着夹到清真饼里,煎蛋铺在青椒上。再选几个喜欢的串,刷好调料夹饼里。原本平平扁扁的一个圆饼变成了圆鼓鼓的,张着大口的怪物。用袋子裹起来,装到车筐里,带进工厂,成为果腹的一餐。辛苦的劳作后,咬上一口,满嘴的美味。特别是夜班的时候,一夜辛苦工作后,身心疲惫,嘴里也索然无味,正需要重口味的食物激发食欲。在西北,孜然和牛羊肉是好伴侣,和烧烤更友好。没有孜然的烧烤,就像失去花草的春天一样不完整。孜然,总是能勾起人们的食欲,让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离家多年后,想起家乡的味道,排名第一的就是孜然味。铁板烧离不开孜然,羊肉串离不开孜然,就连馒头片,加了孜然都别有一番风味。
家门口的铁板烧,承载的是人们的智慧。更多的还有乡愁,这个老国企的人大都不是本地人,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乡的味道,对铁板烧也做了改良。上海人爱吃生煎,于是厂里的铁板烧就有了包子生煎;陕西人爱吃面食,于是铁板烧就有了铁板馍片;东北人离不开酸菜,于是铁板烧有了酸菜卷五花肉。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改变,我最爱的还是土豆饼。每次回去,都会去厂里的烧烤摊摊吃铁板烧。这自然成为了我的习惯,我味蕾中不可或缺的味道。
要说铁板烧,摊摊铁板烧或许是最为普通的,没有昂贵精致的食材,更没有米其林星级大厨。但是它的味道却伴随我的整个学生时代,甚至会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