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诗经》这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我一直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当听说有这么一群人,历经数年时光,不断雕琢,不断打磨,终于将其中一首二百字左右的《采薇》改编成了一部演出时长达两个小时的音乐剧时,我便打定主意,待其搬上舞台之日,定要一睹其真容。可惜,阴差阳错,最终还是错过了去年的第一次公演,实在令人扼腕。
好在,这部音乐剧并没有归于沉寂,而是继续打磨,继续改进,不断突破,最终迎来了5月18日的再度公演。这次的公演,可以说是去年的升级版,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艺术永无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那一天,诺大的剧场,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满脸天真的垂髫稚子,有正当妙龄的俊男靓女,也有我这样的中年人,男女老幼汇聚于此,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一个新世界的开启。
举目望去,宽阔的舞台被一块硕大的幕布一分为二,舞台下方,左右两端各有一块电子显示屏,用来显示字幕。
当悠扬的音乐声响起,当温暖的灯光在舞台上亮起,演出拉开了序幕。
这时的幕布成了一方不断闪烁变幻的幽灵,“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朗朗众口诵出诗经中的许多经典诗句,最后汇聚成大大的“诗经”二字。
之后《采薇》原文一闪而过,最终定格在一张乐谱上,那是《采薇》的乐谱。
当”第一幕“三个大字出现时,宣布了序幕的终结和第一幕的开始,全剧共分五幕,每两幕之间皆是如此切换。当幕布合上时,演员便在幕后清唱,悦耳的歌声与幕布上闪现的小篆字体交相辉映相映成趣,若隐若现的舞台灯光,偶尔会衬出人物的剪影,犹如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在真实与虚幻之间不断切换,亦如剧中人物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
《采薇》是一首描写征夫退役后返乡的诗。原文如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剧中故事发生在周厉王和周宣王两朝。男主人公子谦便是那个离乡二十余载,羁留边疆,与恋人若兰相隔两地相思成殇的征夫。他本是世家公子,与将军南仲和其表妹若兰自小相识。但他志不在功名不在利禄,而是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眼见国家风雨飘摇战乱频繁百姓流离瘟疫蔓延天灾不断,他弃文从医遍尝百草寻找治疗瘟疫的良药,功夫不负苦心人,历经艰辛的子谦,终是寻得解瘟疫之害的钥匙,便是薇草。于是,他种植薇草治病救人,成了一位乡野郎中。
故事一开始,便是一群乡野村民奔走逃命,慌乱之间,他们闯入子谦的地盘,踩踏了薇草。乱世之人的生命便如同这被踩踏的薇草一样弱小卑微。正如他们所唱:如今我们的命已不如一颗薇草,随时都会被践踏。子谦则说:我愿做一棵薇草,遍布国土家园;我愿做一棵薇草,山河处处绽放。只愿换得太平人间,让仁爱之心延绵!
大周初年,周公曾立志以仁爱治国。而今,周宣王却宣布:得瘟疫者,活埋。善良的子谦不会明白当政者的心思,他那颗赤子之心怎么看清这世间的险恶,或许他能看清却不愿看清。
亦是此时,子谦偶遇昔日同窗南仲将军,还有南仲的表妹若兰。三人互诉别情,若兰与子谦情愫暗生。南仲提出将子谦举荐给大王,子谦坚持先救治当地百姓,若果真有效,再前往镐京。
第二幕一开始,便是大周的巫师们占卜祝祷上天,祈求消灭瘟疫的场景。背景由第一幕的薇草换成了竹简,竹简掩映下,隐约可见高高的台阶之上,大王的背影。周宣王唱道:若需用我命来换,苍天减我寿十年。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精精兢兢的君王,宁愿减寿,以换瘟疫得解。
南仲在剧中亦正亦邪,他渴望建功立业裂土封侯,为此可以不择手段。他向周王举荐子谦,不只是为了救治黎民百姓,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建议让患病的将士上战场,给敌国猃狁传播瘟疫,将瘟疫当作武器使用。大王对此不置可否,了谦坚决反对,敌人也是人,他研究薇草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以此为武器,带上战场害人,哪怕要害的是敌国的士兵。
周王赐子谦贵族姜姓,让他专心研制良药。子谦歌唱周宣王的明德,歌中既有诗经中最常用的四字句,如:帝迁明德,维此王季。也有浅显易懂的七字句,如:愿为君王献薇草,解救百姓笑开颜。我愿人间春色在,江山如画艳阳天。
文白相间,古今相佐,是本剧的一大特色。剧中大量化用诗经原句,除却反复唱诵的《采薇》,还有诸如若兰所唱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之今。”的爱的表白,描写战士间的情谊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相隔两地的子谦与若兰相对而唱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泪水中央。“一字之差,催人泪下。这句唱词唱哭了不少人!
说到令人感动之处,其实从一开始,当那群灾民绝望地唱着:禾已绝收,颗粒无收,死亡临近,我该何去何从时,便已被感动,泪珠直在眼眶中打转。乱世百姓,命如草芥,一文不值!
第三幕达到一个小高潮,子谦不肯带着心爱的薇草随军出征,火烧药圃,惹怒周王,被投入大牢,即将问斩。此时只有若兰一心要救他,四处奔走。若兰去求表哥南仲,他已升任大司马。南仲自小很疼这个表妹,他喜欢这个姑娘,觉得他们二人门当户对青梅竹马,却不想半路杀出个子谦抢走了若兰的心。南仲最终还是答应设法营救子谦,条件是子谦要做为一名普通士兵随军出征。
若兰对子谦说“去吧,去吧,至少还有活着的希望。”这一句,他们二人反复唱诵,再次戳中泪点。子谦不怕死,却怕自己死后,若兰孤独一生,再无希望。于是,为了那渺茫的再相聚的希望,为了给若兰留下生的希望,子谦远赴边疆随军征战。
这一等便是二 十多年。
第四幕达到全剧高潮。南仲率军打了胜仗,正憧憬着回到镐京后加官进爵光宗耀祖,却遭遇刺杀,同时接到周王旨意:南仲此战有功,封为侯,此地即为封地,赐名郑,所有将士皆为郑地子民。心愿得偿,南仲大喜。
然而,使者接着传了一道周王的口谕,周王会照顾好郑侯留在镐京的家眷,但没有大王的命令,郑地所有子民不得返回镐京。并让他们继续消灭敌军,彻底解决猃狁之患。
郑侯南仲先是受重伤,后又大喜复大悲。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视百姓与士兵的生命如薇草,在大王眼中,他又何尝不是一棵小小的薇草?他一心求功名求利禄,到头来,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得见,被强行滞留边疆,看不到希望。他后悔没有早日听子谦的劝告,终于明白自己不如子谦之处,荣华富贵一场空,终是客死异乡,死不瞑目。一代枭雄,就此勋落,可悲可叹,最是无情帝王家!
在一场大雪中,子谦与众兵士,声泪俱下地一遍遍唱着《采薇》。
得知子谦不能回来的消息的若兰,与远在茫茫冰雪中之中的子谦,痛苦地对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泪水中央。生死难别,泪流满面。一对恋人,最终竟然逃不掉终生的思念!
感谢编剧最终还是给了他们相见的机会,虽然那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了。
第五幕是全剧结尾。二十年后,周宣王亲征得胜,返回途中遇刺,被子谦与众士兵所救。周宣王终于想起这些在边关滞留二十年的士兵,特赦他们可以回镐京。子谦回镐中途中之所见所思所忆,便成了这首《采薇》。
若兰终于等来了年过半百的子谦,这时他们的头发都已花白,青春年华早已逝去,但两颗心依旧紧密相连,从未分开过。至此,这一场跨越二十多年的旷世恋情,终得圆满!
我愿做一棵薇草,遍布国土家园,虽显简单平常,也有大梦想!
你我皆若薇草,风雨中相互依靠,天地之大我们微不足道,却有勇气到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