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 赞科夫
本片作为一个探究儿童心理的影片,并没有大段大段的灌鸡汤,而是用平实的手法,从一个看似平凡的小男孩——伊夏入手。
电影开头的伊夏是一个很标准的“熊孩子”。因为玩耍耽误校车发车时间;让小狗把自己的试卷撕碎,欺骗家长没发试卷;与别人玩球时因为把球弄丢了与别人争吵、斗殴;作业乱写;上课不听讲;逃课......我从他的身上能看到平时让我们“头疼”的孩子身上的所有影子。不管是父亲愤怒的教育,还是母亲温柔的谆谆教导在他身上都收效甚微。甚至是刚背下来的东西他都能瞬间写错。
于是当老师请他家长,学校迫使其退学,父亲气愤的把他送到寄宿学校时,我与这些“大人”拥有很一致的同理心,也非常期望这个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小伊夏能有好的转变。
但事与愿违,觉得自己被抛弃的小伊夏,更加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而这里的老师要求却更加严格。体罚、责骂、嘲笑、轻蔑也使伊夏变得更加的叛逆和反抗,由愤怒、狂躁变得悲伤、恐惧、孤独、麻木,甚至放弃了最喜欢的画画。影片到这里使我感到非一般的沉重和压抑;透露出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那此时的伊夏就是一颗黯淡无光,即将陨落的星星了。他的自信心已经被打击的不剩什么了。
也许上帝也不忍心让这个哪怕不那么美丽,但是却也本活泼可爱的“小星星”陨落,尼克老师出现了!他一开场就用了一身小丑装扮,又是吹笛子,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这与众不同的课堂让孩子们都很兴奋,然而小伊夏却依旧很低沉,当别的孩子发挥想象力创作的时候,他也只呆呆地坐着。尼克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产生了好奇心。当他翻阅了伊夏的作业后,发现他的作用字母总是反的,作业如果从右到左就是对,尼克的疑问更大了,来到家后,当他看到伊夏曾经的画作,更加坚定了他的判断,他用多种方法向伊夏的父母渗透伊夏这些让他们烦恼的问题,并不是伊夏并不努力,而是他得了——阅读障碍症,之后他还与校长申请考试先只考伊夏口试,他会试着慢慢引导伊夏恢复健康。
也许伊夏是不幸的,上帝给他关上了一扇大家都有的门,然而他也是幸运的,尼克老师使他发现了自己原来拥有这么多与众不同的窗都打开着,他开始变得越来越好,笑容也逐渐回到了他的脸上,影片也在尼克老师准备的一场画画比赛中走向了高潮。
曾经起床需要母亲三催四催,连扣子都系不好的伊夏,现在却能早早就将自己梳洗干净,一步步的走向比赛场地。此时的他是抱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应该是虔诚的把,毕竟新生活即将到来了。
这里有一个让我很感动的镜头,伊夏到了比赛现场,开始画画,大片的颜料活动起来变成一幅画,画中站着他自己,在他把画交给老师画面的背景音乐的歌词是“然后那颗迷路的小星星又再次被找到了”,此时伊夏慢慢走到老师的画板前,看到画板上是笑得很灿烂的自己的画面。是啊,那颗星星并没有陨落,他只是藏起来了。
影片的结尾以伊夏欢乐的同哥哥玩耍结束,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幻想,这个孩子他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而当我得知了真相,再回头去看伊夏之前的所作所为,其实在伊夏的生活细节里都藏着孩子求助的呐喊,然而当初我却没有发现。
(非常有想象力的孩子,可见他并不是校长所说的智力有缺陷的儿童)
渴望理解、渴望自由的伊夏,是什么困住了他,是学习吗?不,在与尼克老师学习时伊夏是快乐的,是耐心的。是不理解,是不停的被否认禁锢了伊夏,让他喘不过来气。
这种与别的孩子对比,把所有问题归结到学习态度上。不仅是伊夏的父母,也不止是伊夏的老师,这在现在依旧是常况,我们总是从大人的角度去想孩子,对他们做规定,而没有想过这个孩子是否适合这个规则圈,甚至当孩子得了“病”,没有人发现。尼克老师说自己的童年也曾这样,所以他理解伊夏,理解这些不被世俗看好的孩子们,他觉得哪怕是他所任教的特殊学校的孩童们依旧是可以到正常学习中学习的,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节奏去学习。他与孩子们的同理心救了他们。
这个影片使我不禁反思起来,当我的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我是不是也像影片中大多数大人那样直接把问题判为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而没有更深入的去理解、去了解他呢?我们一直做得教育是什么呢?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成绩?确实这是中国目前必须要具有的,但是我现在觉得应该更多的引导孩子他们身上具有什么优点,他们要去干什么,做事要从容自信不急躁。而我们呢?我们这些大人呢?应该是这些“小星星”后面的最坚强的后盾,在他们不知所措的藏起来的时候,找到他,发现他,重新擦亮他。
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发光的小星星,每个孩子也都是与众不同的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