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互联网工作的这些年,大厂和小厂都待过,也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管理者和组员,直到近两年自己开始成为技术 Leader,算是在两种角色上都有些切身的心得体会,这里给大家分享下,希望能给大家的职场工作带来一些启发。
简单说明下,在毕业不久加入阿里的第一年,团队大概十几个人,作为三个新人之一,便拿到了全年度的团队最高绩效;并在毕业工作三年多后,开始在大厂里担任技术Leader。当然这些是过去式,这里主要把期间的经验分享出来。
快速成长
刚刚工作的前两年,作为新人初入职场,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保持快速成长。好比把海绵突然泡在水里,开始时水分的吸收是特别快的。而且新人对于职场的热情、激情往往也是更强烈的;同时由于刚离开学校,学习速度仍是非常快的。
因此前两年一定要把自身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在选择工作时,相比于薪资、工作环境、工作地点等因素,自身的成长速度应该排在最前面。
那具体如何成长呢?
技术能力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由于在大厂和小厂都工作过,在我看来,大厂更看重技术深度,小厂更看重技术广度。
如果你在大厂,那一定要在自己所处的技术领域里,足够深入的钻研。因为大厂人员较多,每个人能涉及到的领域不会太多;而且大厂都有完善的基础组件、平台系统,让你能够傻瓜式去使用。不过千万不要误以为能够把各种API融会贯通就表示技术过硬了,因为一旦换一家公司,这些API可能就不再有了,你才发现自己其实被大厂惯成了一名“调包侠”。因此,我们在使用各种功能丰富的 SDK 时,一定要在完成业务需求之外,自己去挑一些感兴趣的SDK去深入分析原因,而且一旦遇到问题,你甚至能轻松找到 SDK 的作者去深入探讨一番,这才是大厂人才培养的优势,千万不能错过,否则大厂的经历只是熟悉了各种API,算不上真正的提升。
如果你在小厂,由于人员较少,你可能需要承担多个开发角色,而且需求的上线更讲究快速迭代,不一定会有大厂严格的稳定性要求。因此你可能需要去快速学习多种技术栈。而且小厂一般为了吸引人才,会突出极客属性,这背后就是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持续追求更高效的开发工具、更实用简便的技术栈等。好处是能够扩展你的视野,让你见识更多种多样的技术,而你可以去思考这些工具背后的设计原理。
当然,如果你追求成为一名脱颖而出的开发者,最好能够同时在深度和广度上面去挖掘。
一点绵薄之力
说了这么多,无非几个思想:分析自己的处境; 做适合自己的选择;把握机遇,去锤炼自己;向牛逼的人靠近,向给你提供条件帮助你学习的老师靠近。
我自己或许也算是个成功的例子,在三年的时间里从组员到Leader,当然,这背后的“辛酸泪”就留到日后再说。总的来说,归功于自己不断地学习,复盘总结,提升技术!
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