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意力要向外,越向内,越容易抑郁。 --窦文涛
最新消息
“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构建更完整、更为贴近真实情况的快速射电暴起源模型,这是最主要的科学意义。”李菂说,同时,它将推动天文学家更注重对快速射电暴偏振的测量,从而在不同的波段全面考量快速射电暴的观测性质,这或许会产生新发现或新见解。
“中国天眼以及其他先进设备的持续深度监测,有望在未来2-3年回答关于快速射电暴起源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比如重复暴与非重复暴是否有统一起源。”李菂说道。
以下文章来源:人民日报、青塔学术
1月5日,Nature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团队的题为“An early transition to magnetic supercriticality in star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篇成果不仅是2022年中国科学家的首篇Nature封面论文,同时也是自2020年通过验收以来,中国学者依托“中国天眼”发表的第4篇Nature。
依托FAST,实现Nature四连发
第一篇
2020年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李柯伽,内华达大学张冰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Diverse polarization angle swings from a repeating fast radio burst sourc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告了来自快速无线电突发(FRB) 180301的15次猝发的观测结果,并发现其中7次发生了各种偏振角摆动。 这些脉冲的极化角特征的多样性与无线电发射的磁层起源一致,不利于引起相对论性冲击的辐射模型。
第二篇
2020年11月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柯伽、李菂及内华达大学张冰共同通讯在Nature 发表题为“No pulsed radio emission during a bursting phase of a Galactic magnetar”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告了一个为期八小时的有针对性的无线电观测活动,包括4个Sessions,并辅以多波长(光学和硬X射线)数据。
结果表明FRB-SGR暴发关联很少。FRB可能在几何上是成束的,或者与SGR暴发关联的类FRB事件可能具有较窄的频谱和所观察频带之外的特征频率。在SGR暴发中实现相干辐射所需的物理条件也可能难以满足,并且只有在极端条件下,FRB才能与SGR暴发关联。
第三篇
2021年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及内华达大学张冰在Nature 发表题为“A bimodal burst energy distribution of a repeating fast radio burst sourc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告了在 47 天的 59.5 小时内检测到 1,652 次独立爆发,峰值爆发率为 122 h−1。发现各向同性等效能量分布的峰值在 1.25 GHz 处约为 4.8 ×1037erg,低于该峰值时,脉冲串的检测被抑制。
爆发能量分布是双峰的,并且由对数正态函数和广义柯西函数的组合很好地表征。一小时跨度内的大量突发允许在 1 毫秒和 1,000 秒之间进行敏感的周期性搜索。高爆发率还意味着必须以高辐射效率生成 FRB,不利于具有大能量需求或人为触发条件的发射机制。
第四篇
2022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团队在Nature 发表题为“An early transition to magnetic supercriticality in star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FAST平台,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研究发现,星际介质具有连贯性的磁场结构,异于标准模型预测,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发现500颗脉冲星,年观测时长5300小时。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验收至今已近两年。
“中国天眼”运行效率和质量堪称“劳模典范”,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
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
“中国天眼”如今取得的巨大成果,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天眼之父”——南仁东。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距离“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不到1个月。
早在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想要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南仁东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说建就建。1994年初,年近半百的南仁东带领团队开始了长达12年的选址之路。从壮年走到了暮年,他的脚印布满了贵州省几乎每一处有迹可循的洼地。
从选址、预研究到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的南仁东扛下了几乎所有的重担。
如今的“中国天眼”睁开了眼睛望见了宇宙深处的奥秘,而我们依旧在内心感激这些为了科研事业前仆后继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