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振宇又搞出了一个大新闻。
2月26号他在黑马训练营说我给业内挖了三个坑,哪三个坑?先来看看。
2012年底,罗胖说未来是“U盘化生存”,还从央视离了职,结果一堆人模仿辞职做U盘化生存的自由职业者。现在罗胖认识进步了,开公司了,不搞U盘化生存了,学他的人都入了坑。
2013、14年,罗胖提出社群是未来的商业模式,主动招付费会员供养,结果一堆人模仿搞社群,搞会员收费。但罗胖发现搞社群是大坑,早在2年前就撤了,一堆人还在研究怎么入坑。
2015年初,罗胖又说要做内容电商,也在玩命做内容电商,结果发现这里面也是无数大坑,不可能创造下一个京东或阿里,于是跳出来不做了,但又是无数模仿的人,又一头跳进了大坑。
2016年中,罗胖说要做内容付费,看他那天发言意思,这个事情是不是坑还不清楚呢?
简单说,罗胖意思是我发现我入的都是坑,但当初我跳的时候是无比坚决相信我拥抱的是趋势。 我今天还能站在这里讲课,完全是因为我身手还敏捷,发现是坑马上跳出来了,否则我就躺坑里面了。
等等,让我想想,罗胖说U盘化生存、社群、内容电商、内容付费都可能是坑,这不是我提倡的事情吗?
我说要做知识型IP,知识型IP可以过着自律但相对自由的生活,到处组合,必须建设自己的社群,走内容输出付费变现的路。
我把坑都占全了,然后罗胖你告诉我——这都是坑?这都是坑?
2
别人的正确答案未必是你的解,反之亦然。
罗胖为何说要跳出坑,我非常理解他,这并不妨碍我继续坚持我们的运营模式,这是因为我们的模式是小而美。而罗胖们要做一个大平台。等你拿了高额投资,就必须平台化,不能走专业路线。因为专业路线一做不大,二你的对手都拿了融资做平台。
现在一切做内容创业平台的,都是直接竞争对手。
喜马拉雅、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功夫财经、十点课堂......等等等等,都在抢夺焦虑者的学习时间。这不是以你意志为转移的。
我觉得业内像罗辑思维,十点读书,吴晓波频道,功夫财经等知名自媒体都压力很大,每天活在刀锋上。
投资人给罗辑思维B轮估值13.2亿,给功夫财经融资1500万估值2个亿,给十点读书6000万估值4个亿,给吴晓波频道投了1.6个亿估值20亿。
一般传统企业产值2~4个亿,才能估值10个亿。内容创业公司也许成本更低,利润更高,可以估值更高,那也起码得做到2个亿销售额才能估值10亿吧?实际上我并不相信一个处于市场开拓概念引导阶段互联网公司成本就低于传统成熟企业,说不定内容创业公司是烧钱换流量呢,人家传统企业虽然利润薄,但还是有利润呢。
罗辑思维靠卖书和付费阅读两项业务的自然增长,想说服投资人企业估值值13.2亿,我觉得挑战不低。
有人说罗胖越来越商业化了,不能说罗胖商业化严重就错了,只要没有违法或触犯社会伦理共识底线我们都不应该过多做价值判断。他选了要投资,就不可能在1个亿的赛道里比赛了,这样他比我的压力大太多了。
我们小团队能努力做到1000万销售额都很开心,罗胖赚1个亿压力都很大,难以让投资人满意,这很不一样。
但我们有必要理性思考一个问题:内容创业市场按目前的模式运营,会不会根本支持不了一个估值10个亿的公司?
所以罗振宇说自己又要转型,我认为不排除是因为无法满足投资人和自己的预期。十点读书的林少带着公司去北京发展了,估计也是感觉偏安厦门,不能整合资源快速做大,满足投资人的预期。
但我的看法是——心大到超越市场,这是很难的。
罗胖他们必须创新,创新等于要试错,生死一线间。
还是同道大叔最明白,直接卖掉“同道大叔”,套现1.78亿现金。
3
知识IP、社群、内容付费,如果是坑,我坚决要入。
因为我心小,只想赚小钱。我们鼓励知识IP,社群,内容创业,收费,并不是在谈发大财,只说这是一种能让人活下来的工作模式,当然也需要好好努力才能得到的工作模式。
罗胖说的坑对我们这群人没有影响,反而他退出这个市场,给我们又减轻了竞争的压力,他还是超级厉害的一个团队。
如果你选择走专业路线,不求发大财,走出来就会很舒服。像秋叶PPT这种团队,在武汉安安静静做到合理规模就好,每一步都不会太激进,在市场上拿下合理份额,是我很喜欢的模式。
因为我是一个很保守的人,就没有认真考虑过用融资加速团队的业务,所以也没有压力要用任何激进的商业手段来提升业绩。
反正没有拿融资,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和理解去做事。
有人说罗胖被资本绑架了,我觉得这不能说被资本绑架,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我觉得人在压力下往往会倾向于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这都会增加犯错的概率,一个创业小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和运气,犯两个小错误可能就万劫不复了。
你选择一个路径就要承担这个路径的压力,我不想承担太大的压力,愿意慢慢做,代价就是做大比较慢,也许永远做不大;或者因为做大慢,半路上给人干死了。
拿融资只是创业者的一种路径选择,不能说我不拿融资就更高明,这个要看企业最后的结果,现在还远远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我是坚定相信一个好的生意,特别是我们在线教育,应该是比较安静的,不要一惊一乍的在网上今天搞出个我挣了100万,明天搞出个我融到了1000万。我们还是应该好好做产品,让用户觉得跟着你学课程品质还是好的,我觉得这是教育行业生存下去的根本。
需要耐心打磨的事情不能着急。
4
知识工作者进入内容经济其实是可以创造新机会的。
我想起一个故事,所有的人去美国西部淘金的时候,有人靠卖水发了财。
当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希望通过在线内容分享获得回报的时候,他们未必能发大财,但是他们的碎片时间如果能变成经济效益的话,他们是非常需要支持他们变现的工具。
而微信平台的垄断地位,又决定了这种分享工具最好能和微信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微课分享平台。
这也是一场火拼之战,不过看起来结果开始明朗了。我接到的内部消息是说,我常常用的一家微课分享平台:千聊,也是写到我的《社群营销》图书中推荐的平台,获得了一大笔投资。
千聊获得由分享投资的享投就投平台领投、九宇资本等参与的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这是被看做有可能成为独角兽的企业啊。
罗胖说内容电商,内容付费是坑,那为什么还有投资机构看好千聊这种做内容分享工具的平台?
让我们看看千聊干了什么?千聊干了三件事。
【1】当大部分平台聚集头部内容的时候,千聊对所有的人开放,让所有的人都可以借助千聊平台开通自己的微课分享,不管是免费还是付费;
【2】千聊把微课分享这个场景和微信这个最强大的社交平台无缝对接,还能对接微信公众号做推广,一下子抓住了活跃用户沉淀在微信上的红利期。
【3】当其它的直播平台追求视频+网红主播娱乐化分享的重模式时,千聊坚持是图文+语音的轻网页模式,而且只专注做知识干货内容分享。
这一组组合拳打下来,千聊现在的数据也是非常惊人。不如用数字说话——“千聊 live”是国内领先的基于微信的直播工具,每日活跃用户百万级,公众号粉丝数达到700万,已拥有超30万位讲师,7000多个公众号捆绑其直播间,每天新建1万个主题分享,经过平台筛选的高质量的主题分享被推荐上千聊直播中心。
千聊把自己定义成工具,结果发而减少了社区运营之重,当工具变得好用之后,又吸引了足够的用户流量,开始自身也能成为流量分发平台,这进一步带动了更多人使用千聊,也得到千聊的推广,这就形成了一个生态链闭环。
一旦生态链闭环形成,无数的小个体就能汇聚成投资人眼里的大格局。
千聊显然是抓住了这一波内容经济的红利。
千聊走到这一步也不容易,早期千聊技术团队没有少遇到掉线,卡顿,音质不佳种种毛病,今天的千聊在稳定性,音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次得到融资后,应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毕竟——互联网平台有明显的正向跨边和同边网络效应,这会带来一个赢家通吃的特征,目前与千聊做一样模式的知识分享服务平台用户数量如果被千聊甩下,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竞争,那么未来就可能出现赢家通吃的格局。
咦,罗胖也是先发效应,做得也很好,为什么反而是千聊这样的能够赢家通吃,而不是罗辑思维呢?
我的答案是罗胖只做精心选择过的精英化的头部市场,在运营上很重,不管是对内容提供者还是内容运营者,都非常重。
反过来千聊却针对所有人放开自己的平台,技术问题一旦解决运营上单门课程运营成本很轻。
我觉得两者都没有错,都是不同商业路径选择后的自然结果,每个人的基因不同,我们在商业上以结果谈成败,但不以成败论英雄就好。
不过获得融资的千聊要发起一个活动:千聊即将联手中国教育报发起“知识型讲师孵化计划”,扶植过千名知识从业者,帮助知识从业者包装和宣传,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这不是和得到们的路差不多吗?莫非千聊也要做重自己?
看来千聊又给了很多人新的抱大腿的机会,但这次千聊入的是罗振宇说的坑呢,还是走出不同的新意?
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