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卉芳
没有绚烂过的人,就没有资格讲美!没有热烈承担的胸怀,就不能懂得秋月的宁静。 ——林清玄
林清玄先生的《夏花之绚烂》中讲述了一位为“美”而死的青年。他面带笑容,安详离去,死前课桌还刻着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时美如秋月。”
因该例,作者引出了一种社会上的特殊现象: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的人更容易自杀。林清玄先生对此类现象的原因给出了三种可能:一是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自私了;二是茫然;三是生命没有考验的机会。细想来,此三点无不与“承担”二字密切相关。
每个人自打出生就已被亲人寄寓希冀,开始扛着亲人的爱,匍匐摸索,负重前行。在未来的滚打中,所承受的爱将会越来越多。假若有一天突然故意撂下担子撒手而去,这些爱将在你放手的那一刹那瞬间失去它最闪耀的光辉。爱你的人把人间最珍贵的宝物托付于你,仅因为你的不负责任,让这些无价之宝永远失去的价值。一个连对爱都无法承担的人如何承担世间的风浪?
物质生活的提高,填补了生活的不便,却掏空了部分人的内心,让他们不再拥有追求理想的强烈信念。理想是生命的骨架,是人生的地图。没有理想的支撑和指引,生命就犹如无人掌舵的帆船,在风浪之前茫然无措。只有勇于承担理想,担当起生命的舵手,才能踏上让生命绚烂的路途。
或许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忘记了曾经的苦难,心灵的盔甲逐渐退化,与苦难对抗的利刃爬上了斑斑锈迹,连最原始的指甲也被磨平,我们该拿什么面对挫折?
将自己放任于艰难困苦之中,把盔甲修补,把利刃磨光,让自己不仅成为人生的勇士,更要成为人生的谋士。在一次次的锤炼击打中,让自己的肩膀更加强壮,更能承担起生活的风浪。
总结这三种承担,便是不愿承担,不敢承担,不能承担。能为愿承担,敢承担,能承担之典范的,屈原当之无愧。他忠于君主,热爱国家,面对楚王的抛弃,小人的诽谤,亲人的不理解,依旧赤诚难改,这是愿承担。面对世俗与自己理想的相悖,宁站在世俗的对立面高唱“固时俗之工巧兮,缅规矩而改错”“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这是敢承担。他“屈心抑志,忍尤攘垢”,吞下君主的不信任,小人的陷害,为国家奔走效劳,这是能承担。正是因为他对家国,对理想,对苦难的高度承担,成就了他绚烂的人生,让后世敬仰。虽然他最后仍自投于汩罗江中,究其根本,仅凭他一人的奋力承担,不足以把危如累卵的楚国挽救,他已经承担了超常人所能承担的了。屈原的伟大与绚烂随着他坠入汩罗河的那一刻静静地流到后世。这才堪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时美如秋月”!
失去了承担的人生如同失去了坚硬的钢铁,只是一团灰色的浆液,暗淡无光,绵软无力。只有敢于担当的人的死亡才称得上“美”,只有承担的人生才能创造最伟大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