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国家经济开始复苏,虽谈不上锦衣玉食,起码熬过了爸妈那个吃上顿没有下顿的年代。
八岁了,开始背起书包上小学。记得那时家家都住平房瓦房,每一趟房住十户人家,算是一栋。前一栋和后一栋之间隔着一条小路,虽不宽敞,足够小朋友们上蹿下跳地玩耍。经过了幼儿园一年多的学习与培养,我养成了很好的早睡早起的习惯,直到现在都不睡懒觉。第一天去上学的情景已经记不清了,家里到学校是一条又宽又长望不到尽头的马路,就是那种骑自行车要看技术,开车过来你不躲避一定会让你吃土的路。因为妈妈工作时间需要很早上班,开始都是爸爸送我去学校,爸爸带我走了几回大马路之后就开始带我走小路。记忆中的那条小路有柳树、有小河、也有盖得瓦房厕所、还有每日苍蝇不断堆积如山的垃圾堆。
小的时候内向,不与人说话,主动和我示好也没用,我也不予理会。刚上小学老师并不喜欢我这样的“老实人”,因为自己长得高就被分在最后一排的座位上,和我同桌的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刘丽。可能是我自己长得高而幸运的和她分到了一起,回想起那个时候刘丽的情商就高人一等,对于我这个不说话的人能和她打开话匣子并且成为了好朋友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得知她家就住在我家下面隔着两栋,走路也就不到5分钟,我们俩每天放学手挽手地走着,几乎亲如一人。爸爸在煤机厂工作是三班倒,白天在家的时间很多,我家住5号,就是一栋楼中间的户。快到放学的时候爸爸就坐在1号门口的大石头上抽着烟等着我,每次自己走到能看见大石头的地方就用头使劲地望,看看爸爸在不在等我,然后飞奔过去挽着他的手不是回家而是去小卖店。
有人说纯真是天生的,有人说纯真与生长生活环境有关。因为性格内向,不会和陌生人说话,爸妈想起了一个他们认为的好办法——带着我到小卖部消费。面对自己喜欢东西的时候总要说话说想要吧!家上坎儿的那个小卖部不知道那个时候赚了我多少钱,老爷爷半白的头发,见到我热情的笑容,甜甜的关怀,“小丫头,今天想买点啥好吃的?”或许销售这个职业从那个年代开始已经初露锋芒。“好吃的”,在那个时代的定义就是别人很少会舍得买的吃的,而我天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去买好吃的。家里有个存钱罐,别人家的存钱罐或许爸妈都是用来让孩子存钱的,告诉他节约的美德。我家的存钱罐是爸妈把零钱放进去让我每天自己拿着钱罐去小卖店买吃的,虽然现在的我花钱没有大手大脚但绝对不是节约的那类人,至今想起都不太认同爸妈那种培养我与人交流的方式。好了,不到一年我练就了一身花钱的本领,花钱嘛,反正就买没吃过的东西,对于价格我并没有概念。后来,这个小卖部的东西吃遍了,换个小卖部再买。
也因为性格原因,上课从不发言,老师提问我从来不举手,没有为什么。但是,老师问的问题我都会,同学们站起来回答时我心理要核对一下自己的答案是否一致。期中期末考试都是中上等,几次测验过后,老师开始对我的态度好了很多,并不关心和关注。放学后,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就开始组织前后左右的小朋友们开玩,跳房子、跳皮筋、转呼啦圈、玩溜溜球、水枪、扇片几、藏猫乎,人多的时候就分组对抗,爬房子爬树。不管是女孩玩的还是男孩玩的,该玩的不该玩的都玩过了。每天傍晚,炊烟袅袅、万家灯火的时候,我们耗尽了最后一丝体力各回各家,19点过后,各趟房的小路回归了白天的寂静。回到家里,累得躺在炕上就睡着了,反正我那时候只吃“好吃的”,放学后的小卖部之游储存的能量已足以让我在外面玩耍3个小时。爸妈还是会叫我起来吃完饭再睡,我对那些“平常食物”根本没有欲望。那么问题来了,我的作业是什么时候写的?小学生的作业语文和数学是必须的,为了玩,我可以不吃,累了,又必须睡。因为不睡懒觉,每天可以早早起来,这个早不是一般的早,我可以4、5点就起床。所以每天我就在早上醒来的时候爬在自己的被窝里写作业,可能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现在写东西也是喜欢一大早睁开写。
一晃两年的时光就在嬉戏玩耍中度过了,每天重复的上学、放学、去小卖部、去找小朋友、去奶奶家、去姥姥家,不多的停留点,却让那个时代的我兴奋、满足。我不是学习最好的,我不那么聪明可爱,却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王,在玩这件事上有着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吃这件事上从那个年代开始以致今后的现在都在火热的追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