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时隔多年,再次读起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终于懂了那种不可描述的滋味。
年少时,初次从课本中学到这篇文章时,其实并没有多少触动。而今长大了、远离故土、阔别家人,才真正的有些懂了。
前几日与几个很喜欢文学的朋友一起聚会,从西方莎士比亚、弗洛伊德到东方的竹林七贤、建安风骨………
不知怎么的,这话题从西到东、由古至今,绕着绕着就谈到了朱自清,说起朱自清自然也避不了他的这篇《背影》。
说实话,其实原本我对于朱自清这个人知之甚少,我想许是因为幼时背课文的阴影吧!幼时性子比较欢脱,就喜欢笑好看的好玩的,像这种安安静静细雨连绵似的文章的确不得我心,觉得一个大男人如此的多愁善感确实是有些“娘里娘气”的。再加上年少时朱自清的文章,可是教学课本上的必背课文,这种被逼迫着干的事儿,的确没那么好。曾经不喜欢,之后的日子也不大愿意亲近,可这篇背影我记了很久。
更何况你我都是红尘俗人,也都稍稍有些逆反心理,更别提微小如沙的我了!老师越是逼着自己干什么事,自己就越不想干。除了鲁迅先生,朱自清的散文可也能称得上是自己儿时的“恶梦”,逢遇必背!
可是,当几个朋友谈起文中朱自清先生父亲笨拙的翻越的栅栏,为自己将要回北京念书的儿子购买橘子的镜头。我心里的那根弦突然绷了一下,唤起了自己那些已经被尘封了许久的记忆。
父亲、父亲的背影………
我的父亲不是什么达官显贵、财大气粗之人,他仅仅是一个连高中都没读完的平头百姓。但他曾是我心中唯一的英雄、我的信仰。
父亲、父亲的背影。看过父亲很多的背影,有父亲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有父亲在田间忙碌的背影,有父亲远行时背影……而我最忘不了的是那个背影!
哪个?哪个背影?我来讲给你听。
到底是那一年呢?很抱歉,时间走的太快了,而我的记忆力也没少时那么好了,忘了究竟是哪一年,只是依稀记得是读初中的一个寒假。
那年春节本家的一位小叔结婚,父亲带着我与弟弟欣然赴宴,出发时阳光明媚,一看便是个好天气。
老家哪里,每逢喜事都是要摆流水席的,更别提是素有“人生四大喜事”之称的婚姻了。
因为我爷爷那一辈的恩恩怨怨,父亲并没有在本家长大。但俗话说:“打断骨头着筋”,父亲虽然很早就离开本家,但是与家中长辈的关系却一直不错!刚刚回到自己本家,父亲便被他的几位表兄弟拉走了。
而我与弟弟多年未归,虽然新奇的紧。当时我与弟弟不过是八九岁的孩子,自然贪玩了些。
到了要回去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漫天的大雪,和不得不归的家,终是要启程的。本家可以允许你一年三两次的亲近,但绝不可能允许你常伴老人的膝下,有时候真的,家太大了,亲情就没有那么干净了。
路真的很难走,也不知道到底跌倒了多少次。父亲在前面推着车,我们在后面默默跟着,泣不成声,悄悄的摸了一下又一下的眼泪。
大概全天下的父亲都这样,多是不善表达的。可是那时候的我看着前面推着车在雪地里艰难前行的父亲,第一次为他流尽了眼泪……
父亲的这一生,本是可以有荣华富贵,大好前途的。被迫远离本家、自立门户,大抵是前半生受多了伤,也就不大爱争了,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或许在那也是一种安然满足吧。
我第一次那么想快点长大,我想护着他,不想被保护了。你不知道,那种情景,太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