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徘徊
总之,就这样我也加入了考研的大军,很幸运同寝室的两个哥们也都决定考研,至少在学习上有了一起奋斗的伙伴,至于最后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但总归是一件好事吧。
在考研复习的开始阶段,我感觉很不顺利。英文单词几乎都看不太懂,数学公式又枯燥乏味,再加上厚厚的专业课,我当时确实心生了退后的想法。我一度觉得这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很小,从另一方面看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怀疑。我将这个想法跟朋友和家人说了,希望可以得到我想要的回应。我还记得同寝室的兄弟多次劝说,希望我能和他一起坚持下去。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姐姐给我的回复,在我的记忆中,我一直都很敬爱她,也很重视她的建议,但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我们的角色有点互换的意思,她对于我提出来的观点与见解很少会持否认的态度。但是这次,在这个考研的问题上,她的态度却异常坚决,甚至把我训斥了一顿,告诉我就算考不上也要去尝试。是啊,别人都可以,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行呢?
大三下半年的那个时候,大部分决定考研的同学还没有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毕竟 我也是在心里埋下考研这颗种子的人,所以总会惦记着这么一档子事儿,平时没事的时候也会主动去自习室学习,当到了自习室的时候总是会发现来学习的人并没有几个,这好像是在为自己的不努力与低效率找借口似的。人性啊,总是喜欢去看别人怎样怎样,来决定自己要怎样,这是何其的被动,也可能就是我们将来成为庸人的重要原因。就如同我在后来想明白的一个关于考研这件事上的道理,我们很多人都更愿意去关注,某个学校的名气,某个专业的报考人数、以及往年的录取情况,我都希望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是不是好考,是不是能考得上。当然这些情况的了解会让我们有一个相对更清晰的视角来把握全局,但是好像我们从一开始就忽略了自己最终所能拿出的分数才是最最核心的因素。倘若你能考出名列前茅的分数,管他什么报考人数,什么录取比率,都对你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说我要关注的重点在于自我,而非外在,这可能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