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媜散文》中讲:
牵牛的庄稼汉应该踏入牛栏再次拴牛了吧!土地与庄舍是他一生的疑问与解笞;家里的妇人与幼儿,是他一生的烦恼与欢乐。每日啷囔着新的、旧的是非恩怨,他左耳进右耳出,回几句或什么都甭搭理打个酒嗝,捻灯睡去,也就天下太平。庄稼,总是会从地上长出来的;妇人,总是会再枕边躺下的,幼儿总是会长大的。
策马的异乡人呢?哪一间茅屋,是他最后的归宿?哪一位姑娘,是他最后托付的女人?哪一亩田,是他最后的解答?他是得了又失去的人,还是从来未得,寻找分内的人?若他得过完好的,却失散了;有什么比无尽的飘泊更能保存那一份完好呢?若他未得,有什么比无尽的流浪更能印证一无所有的清白呢?
当他穿过老树枯的林子,他知道那是鸦鹊的路;若他踏过小桥流水,他知道那是庄稼人家的路他的路在西风的袍袖中,在夕阳的咽喉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感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第二段中,作者驿站闲坐,偶然见到一位漂泊的异乡人,看着他向前走着的遥遥路途,不禁思考着他的处境。
他一直辗转各地,四处走,如果他曾拥有爱情/亲情,如今失去了,那他的奔赴,就是漂泊,孤独,为了保存曾经的美好。如果他未曾得到过,生命情感经历如同白纸,那他的奔赴就是流浪,无尽的流浪是他正在做且唯一能做的,他有一无所有的情绪。所以,同样是四处奔波,因为有或者没有情感经历,而有所不同。一种是奔赴未来的孤独,一种是在世间被放逐流浪。
然后,我问了别人,他的视角是总结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在流浪,都是孤独者。生活没有意义,徒劳。唯有奋发向上活着。
还有一个人是从作者的角度想的,他觉得是作者对旅人流浪原因的猜想,倒没有说什么道理,而是根据散文的特性,说是作者目之所及,简单遐想罢了。
还有一位朋友的感悟令我深思,他说:有人在感情里走的迷茫,找不到自我。会选择一场生命的流浪,去作为对自我与这个世界认知的一场修行。在感情作为前提下,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见识到的最终都要归入心底来使得自我的精神更丰满。如若撇开感情去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只是单纯的一种色彩,他也就没有了那种包罗万象的感情。正如在周星驰电影《西游降魔篇》里,玄奘一心只为“大爱”去修行,却对人间的“小爱”嗤之以鼻。在他的心里只是大乘佛法的单纯追求,认为人生情感的解脱不应拘泥于“小爱”里,这种爱带来的只是以自我认识的浅在修行。在历经了与“段姑娘”感情上的生死后,他最后承认了人世间的“小爱”也是“大爱”。他带着与段姑娘的这段感情去西行,去修行。经历了种种感情的纷扰,才能在流浪与孤独中找到属于自己那一片归宿。这种流浪所拥有的感情不再是实实在在的孤独,而是对自我感情纠缠的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