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辩解不过,只得说:“我月入 3 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网友顿时炸了,摊煎饼能月入三万!那我们不是拖了国家 GDP 的后腿吗!
这类事件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刷新一次世界观。类似的还有:坊间一直流传,送餐小哥和快递小哥动辄就能收入过万,还有人拿这个来揶揄北京格子间里加班的白领,说他们收入太少,人生还不自由。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宋真宗那句坑死人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大多数人都在潜意识里认为出卖体力的人,社会地位低、赚钱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其实,他们中的一些人确实已经悄无声息地跨过了温饱的界线,逐步走向了小康。
但是,即使是这些 “月入 3 万” 的人,他们付出的依然是高体力和极高的忍耐力。而这些,看似 “拖后腿” 的白领群体,大多是做不到的。
据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统计,今年上半年,涉及到外卖送餐行业的伤亡道路交通事故共 76 起,平均每两天半就有一人死伤。而这些严重的交通事故,大多都是由送餐员的交通违法行为引起的。
看似是高收入群体的送餐员,“光鲜” 背后所普遍面临的却是负荷强、罚款重、安全无保障等诸多 “辛酸” 现状。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谨小慎微,害怕迟到害怕一个态度不好就被差评,然后一整天的辛苦就打了水漂。
说回 “摊煎饼大妈” ,她确实可能月入 3 万,但是为了让你吃上早餐,她每天得闻鸡起舞,准备好各种配料;还得风餐露宿,无论刮风下雨都得出摊;平均 2 分钟就得完成一个煎饼,手慢点就会有抱怨的,碰上觉得你少给一个鸡蛋的,手也不能停,还得心平气和地解释。
不仅如此,她还得保证味道好,不然就留不住客人;更不用说一身的油污和葱花味儿,常年忍受风吹日晒以及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城管……
所以我们也不必羡慕人家月入三万,毕竟我们没有去吃这份苦。市场经济意味着,所有的竞争都来自于稀缺性。比如现在许多技术工种都十分抢手,这就是市场释放出的信号,代表着市场稀缺。
但是,体力劳动在中国基本上是不会成为稀缺资源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体力劳动者仍旧是在社会的底层,而月入三万的煎饼大妈只是他们中的极少数。
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就会卷土重来。大概因为被隋文帝摆了一道的千古读书人都在高考中殚精竭虑,所以希望学习不要被提升到改变命运的高度。但是,读书却永远不会无用。
且不说书中有没有千钟粟,有没有黄金屋,书中起码有做人的道理。而这些道理,能够让人成长,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读书或许不应该被摆在跟命运同等的位置上,但是,读书并非无用。
读书、高学历可能无法给你带来成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读书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和机会面前更多的选择权。
前阵子很火的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节目中,前人事经理直言,会对非985大学生区别对待。离开招聘会后,只带走 985 大学生的简历!
记得之前《演讲家》里也有过类似的讨论,张雪峰说:“你可以每年招聘季的时候去大学里转转,看看大专、普通本科、985 、211 都各是些什么样的企业在招聘。你也要去偏远地区和北上广这样两类城市去看看都各是些什么样的企业在招聘,你就知道差距了。”
最后他说:“世界上所有 500 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他们绝不会去一所一般的学校招聘。”
这句话或许过于绝对了,但是这就是基本的事实。
甚至于仅仅读过书都还不够,学历和名校才是真正的敲门砖。你的敲门砖不够硬,那就连敲开门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我们去看看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就会发现,他们都是传说中的高学历人才。学历有时候确实关乎能力。
仔细想想,什么人会认为读书无用?大概可以分两种:一是没读过书,但是凭自己的能力小有成就;二是读过书却一事无成。
举个例子,中国古代大多数造反者要么是科举失败,才去鼓吹读书无益,比如黄巢,比如洪秀全;要么是不学无术,无力通过科举做官,就认为世道不公想要推翻,比如张角,比如钟相,比如方腊。
鼓吹读书无用的人,多是想靠着这样的理论来安慰自己,把自己的一无所成合理化。而真正读过书有积淀的人,是不会相信读书无用论的,因为读书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地位和财富。
当然,成功不是仅仅依靠读书得来的,机遇、人脉、能力缺一不可。
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事不同的工作也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任何一种职业也都必须要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但是你想要跳出原本的圈子,去追求更大的眼界和广阔的前景,读书是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羡慕煎饼大妈月入三万?这事情,认真不得。
题图:沫沫
校订:吴巍 / 姚色丰
微博:@新生大学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