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同事叫董孟涛,他是我们学校的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
在我教八年级的那一年,我们曾经搭班教过课,并在一个办公室备课,我俩的办公桌紧挨着,他就坐在我的对面。平日里,孟涛话语不多,但在课堂上(我曾经听过孟涛老师讲课),孟涛却能洋洋洒洒,既措辞专业,又妙趣横生。
’’有才!"这是同事们对董孟涛的普遍评价。听起来简单,但内涵却很丰富。作为美术专业的毕业生,董孟涛老师有着高超的专业素养,书法、绘画、摄影、篆刻、手工样样精通。
我们学校大门口的大幅春联,就是董孟涛老师手书;校园里、操场四周的文化墙无一不是出自孟涛老师之手;篮球场观礼台的短墙上,孟涛老师手绘的戏剧人物脸谱,栩栩如生;荣誉室里,我们校园的全景模拟图,就是孟涛老师亲手制作,楼台屋舍,廊亭池沼,无一不惟妙惟肖,就连校园里的假山和树木,孟涛老师也按照一定的比例模拟制作,形象逼真,在景观灯的映衬下美轮美奂,参观者无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真是太美了!"
孟涛老师平时话不多,但为人真诚和实在,这不是通过孟涛老师的语言表达的。
做为要给学生上课的老师,我们每年都有上传"一师一优"课的任务。每每到了要传课的季节,老师们往往急得团团转,因为上面要求的上传课件视频的时间很短,而有上传任务的人又很多,上传的课件视频还要评出一二三等公示与众。备课、上课不是问题,但问题出在录课。要全程采录,还要制作片头,还要设置符合上传要求的格式,还得要有质量上的保证。老师们往往很作难,而董孟涛老师作为我们的同事,这个时候,往往不用言语,而用行动把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品素养一起默默表现出来:只要自己没课,就扛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录像机,义务为大家录课。一节节采录,一段段制作,一片片剪辑。时间不够,就常常用吃饭的时间加班,为了赶时间还常要带到家里,等大人孩子就绪以后,夜里加班制作,但从没有发出过半句怨言。"哎呀,孟涛这孩子真好!"上传任务结束之后,年龄大一点的老师们,往往会用日常里最平实的语言对孟涛老师进行评价,也用这最平实的方式表达对孟涛老师的感激!
由于快要退休的原因,学校安排我管理档案,我又与孟涛成了邻居——孟涛管理的美术室在五楼,我管理的档案室在四楼。上下楼梯经常碰见,孟涛依旧保持着自己话语不多的风格,碰见的时候也只是简单打个招呼。楼上没水,打扫卫生的时候需要到楼下校园里提水。只要碰上了孟涛,他就一定要帮我把水提上去。碰上孟涛自己也需要提水的时候,他就一手一个水桶,一气提到四楼,然后把我的水桶放到门口,再把自己的提到五楼。次数多了,我也于心不忍,后来就执意不让他帮忙,坚持自己提,那怕每次少提一点。
参加网络培训,是我们参与继续教育的新方式。在完成必修课的时数后,我选修了"中国山水画技法和实践",还选修了"中国篆刻"。特别是"中国篆刻",在实践的时候,我没有印章石,也没有刻刀,没有转印纸,更不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这些东西。下班的时候在楼梯上碰见了孟涛,就随口向他打听,没想到孟涛说:"在网上就可以买到。但是你先别买,万一买回来又没有雕刻的兴趣了,那不是白花钱了!还不如我先给你拿块儿石头,拿把刻刀,你先试试。如果真有兴趣,再买不迟。"
刻刀、石头有了,我还不会写篆字,孟涛又帮助我在手机上下载了书法字典,教会我如何查找需要的篆字;篆字有了,我又不知道如何反着把字弄到印章石上,又问孟涛,这个时候,孟涛从楼上拿下来一支毛笔、一个墨盒、半瓶墨水、几张方方的转印纸,坐到桌边,拿起小楷毛笔,在小小的转印纸上写下一个小小的汉字,并告诉我:"要等一会儿,要等墨迹干了之后才能用。"过一会儿,等墨迹干了之后,孟涛拿起小小的转印纸,翻过来,小心的蒙到印章石上,然后,用手指蘸一点水,轻轻在转印纸上一抹,然后将纸揭开,一个小小的反写的汉字,便出现在印章石上。
在孟涛的指点下,结合我在网上学的理论知识,慢慢练习,我终于刻出了一个篆体的"介"字。当我把这个印拓拍照发到"我爱我家"群里的时候,我的姐妹们赞声一片,纷纷问我"怎么学会的?"我告诉他们:"我同事教的!"
这就是我的好同事,董孟涛。写到这里,我想,我不需要用太多的形容词,大家就可以知道,我的同事,董孟涛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了吧?四个字概括:有才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