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终极财富
能认知到这一点你已经超过80%的人类了。我们被金钱、名誉、声望、权力才是终极财富这种主流价值观绑架并渗透着,我们渐渐失去了儿时眼神的清澈,也早已忘却了儿时幸福快乐的年华,只是坐在没有浆漂在大海上的皮筏,随波逐流罢了。
全世界恐怕也只有1%的人能持续的追求并感受着幸福,幸福应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某一时刻或某一点,同样幸福也不是非此即彼。我们是要追求更幸福,追求的是一个递增的过程,没有止境。
人生四种模型
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解读了四种人生模型:
①及时行乐,逃避痛苦。只要眼前快乐就好,不去考虑现在的行为给未来带来的后果;
②苦哈哈奋斗,只为目标。过程痛苦,达成目标的快乐也仅是昙花一现;
③既不享受现在,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天了噜!竟然还有这种人;
④过程快乐,又有未来有意义的目标。这理所当然的就是能够感悟着幸福的人生。
及时行乐、忙碌奔波、虚无主义、感悟幸福,你是哪一种?
想办法幸福起来
幸福说起来,也不算难,不过是快乐的做着有意义的事,越多越幸福。人生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做多少真正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做多了,组合出来的人生自然更加有意义。只是我们在做有意义的事的同时往往伴随的是痛苦的状态,过程貌似一点都不快乐。
有意义的事往往都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目标,过程则需要“坚持”和“努力”这两个反人性的状态,那能快乐吗?
快乐的事则不同,过程很嗨,上进的我们会觉好浪费时间。拿游戏来举例,我们通常都喜欢,而且容易上瘾,喜欢投入其中,忘记自己,忘掉全世界。游戏的根本魅力来源于针对人性的设计,底层逻辑就是即时反馈,任何行为都会触发游戏的正面回应。
对于大脑,当我们达成了某个目标,它会作为奖励,增加分泌多巴胺(快乐激素),多巴胺是让我们感受到满足和成功的喜悦的化学因素(恋爱、运动、性爱、美食等都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
获取更多的幸福
正面的即时反馈较容易的让人产生快乐。我们做的大多有意义的事情却很少会主动给我们即时反馈,如:减肥、工作、写作、读非虚构类书籍、学习某项技能等等。
它们多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苦哈哈,才会从量变到质变,给一个较丰厚的奖励。基于此,我们多半在半道就放弃了,要么经历一个长期的痛苦过程,变成第二种的“忙碌奔波人生”。如果加入一些小技巧(我将它称为快乐因子),可能结果会截然不同。
减肥时,把体重秤换成体脂称,模糊的体重指标换成详细的体脂、肌肉、骨量等参数,它们比体重变化更敏感,你节食或运动,它就给你反馈;
工作时,经常性征询上级给予工作评判,上级不好说话就找同事,同事不理就自己根据时间节点给予反馈或小奖赏。同理,经常给予下级工作反馈,是自认为激励员工的最好方法,没有之一;
写作时,内心脆弱的就写一段就让朋友亲属看,只许表扬,不许批评;内心强大的就写完放到网上,写作群里,简书上,给你反馈,产生快乐;
读非虚构类书籍时,边读边记,写出心得,用输出来验证输入的质量,不愿意写就给朋友亲戚讲,给小朋友讲,他们能听懂并愿意倾听就是最好的反馈;
学习某项技能时,用各种简便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变化,有迹可循的变化带给你不断的反馈和惊喜。
人生本没有意义,意义都是活出来的。找到有意义的事本来就很幸运,如果我们不能快乐的将之进行和完成,那是有多遗憾呀。
以上的方法因人而异,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寻觅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更多快乐因子,让幸福成为一种状态。
还有,因为科学的发展,主流的唯物主义,使得我们过多的追求物质,必要的物质追求是必须的,但物质不该是终极财富。
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必须明白,追求物质享受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他们的总体生活品质甚至比那些从未企图追求物质的人们还要低。——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美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