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27岁开始自学绘画,在此之前,他从未正式拿过画笔,更别说受过任何科班训练;然而,他从学艺,摸索找到自己的风格,到成为大师只用了短短的10年。梵高是个无可争辩的天才。
在那场著名的“铁锅和砂锅”似的碰撞—和高更的冲突中,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人格和心理状态迅速失衡,引发了一直潜藏在体内的精神疾病,癫痫病,忧郁症等,开始不断的自残,直至37岁开枪自杀,完成这种终极式自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梵高是个疯子。
梵高一生穷困潦倒,充满了世俗意义的各种失败,没有名利,没有爱情,再加上他不修边幅,长相粗鲁,举止怪异,生前受尽各种非议和冷遇,甚至不被家人理解和排挤。梵高是世人眼中的流浪汉。
我们也许会臆测,梵高生来如此。对一个出生贫穷的人来说,要走烧钱的艺术之路当然是种自虐,经历各种艰难险阻是必然。然而,翻开梵高家族史,我们就会意外的发现,此言差矣。
梵高家族聪明勤奋,受过良好的教育,又有商业头脑,主要从事牧师,画商,画家3大职业。
家谱中无论上溯到多少代,没有一个是靠锄头,镰刀来谋生的。
梵高爹有6个兄弟,5个姐妹,大伯父是荷兰海军少将,造船厂经理,二伯父是布鲁塞尔古比尔画商,后来成为画家;叔父在阿姆斯特丹经营艺术品商店,四伯父文森特是荷兰古比尔的代理,无子嗣,身体脆弱,更是指定梵高为他职业和财产的继承人。
梵高爹呢,新教牧师,或许是6兄弟中最郁郁不得志,唯一没有在社会中取得重要地位的一个,但好歹算得上是个知识分子家庭,有自己的办公室和书房,母亲有女佣帮忙料理家务,虽不是有钱有势的大富大贵之家,但也不乏财力和资源,也不会顿顿吃土豆,划分为中产阶级不为过。
夸张点说,梵高家族在当时的欧洲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经营美术品的大家族,如果他能一路乖巧温顺的走在家族为他安排的“正道”上,这世界上必然多的是一个生活优渥,受人尊敬和羡慕,有权有势的中产阶级画商,少了一个在斯人已去百年,其故事仍被人津津乐道,生生不息的天才梵高。
1869~1873年
梵高15岁辍学,16岁开始谋生,在叔叔参股的海牙古比尔画廊做销售员,一切都开始得顺风顺水,梵高那时完全是一副有为青年的样子。
他的聪明博学总能让他看到重要的东西,一幅画即使不够完美,他看每一个细节,一个富于暗示的枯树枝,一个措置得宜的阴影,一束阳光,只要他受到触动,喜爱并赞赏,他就善于讲出来,传递他的感动。
顾客来到店里购物,很快就会认准他,簇拥在他周围,接受并喜爱他的喜爱。
因为他能给有意购画者提供使他们的选择说得通的理由,这样他们在家里接待朋友,展示画幅时,就可以侃侃说出这些理由。
梵高在画店干了4年,表现出色,获得了多次提升,梵高家族也视他为欧洲交易品市场一颗燃气的新星,欣喜而急切的要进一步培养他,1873年把他调到需要能人搞火生意的伦敦古比尔。
谁也不会料到,这会成为他命运的转折。
梵高遭遇了初恋滑铁卢,几年不能自拔,整个人生轨迹开始急转直下,一个本来生龙活虎,在工作中喜气洋洋的小伙子一下子垮了,变得抑郁古怪,判若两人。
梵高家族试图帮他逃离这场噩梦,调离伦敦,遣往巴黎;
女主角早已是别人的未婚妻,稍微理智现实点的人都知道,这事没戏,要抽离。然而我们的梵高很难翻篇,或者根本做不到,他处心积虑的在巴黎和伦敦辗转,要靠近初恋;他变得什么都不在乎,仿佛是乐此不疲的要有意毁坏自己,给古比尔公司提供各种理由开除自己。他会随口批评他负责销售的作品,甚至批判顾客的艺术鉴赏力,劝阻他们买某件作品。。。。。梵高变成令老板,同事和顾客都讨厌的人,忍无可忍之下,公司只能请他另谋高就。
绘画前的弯路1874~1880
在接下来的从1874到1880年,他走了一段6年的弯路,做什么都不合意,皆以失败告终。
他固执的走在自己也不知道目标的道路上,或许他还没认清自己,或许内心还不敢承认自己对绘画的热情?
总之,那应该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时期,自己亲手筹备的失败。
他做过小学教员,书店店员,都维持不了短短几个月;
在得到家族最好的财力和资源支持下,梵高到阿姆斯特丹神学院学习1年多,为成为牧师做准备,他学习相当勤勉用力,有时甚至以残忍的体罚来逼迫自己,但最终还是不得不中途放弃;
后来降低要求,想做传教士,到博里纳日煤矿实习,却因过于狂热而投入,被支付他微博薪水的教会也辞退了。。。。。
梵高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把追求艺术放在第一位,对他而言,寻求救赎,拯救灵魂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他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也是他决定子承父业,投身宗教的原因;
然而,深入矿工的传教士生活,扑灭了他的宗教志向。他意识到对于这些比奴隶的生活还要糟糕,一辈子被打入地下的人来说,任何宗教的安慰话都显得滑稽可笑;他要搞穷人的艺术。
荷兰时期(1880~1885初学绘画)
接下来,梵高的生活似乎在遵循一种生命轮回--神秘的2年周期,包括前面的博里纳日煤矿,他基本上每站只能呆2年;一到这个时间节点,梵高的处境就变得不堪忍受了,他头脑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断裂了,一定要逃往下一站,找到一个新世界来获得重生。
1879.7梵高带着惯有的冲动和热情决定投身艺术,他要开始自学绘画。
1880.6提奥来信,决定资助哥哥搞艺术创作,每月提供生活费,开始谱写一段兄弟俩相爱相生的神话。
初学绘画,Vincent在两点上,表现出一种令人惊讶的合群和智慧,
一,孤独会成为陷阱,必须要主动和各种画家建立关系,以便学习和切磋,这会有效缩短自我摸索的进程。
二,在必要的时间内,他准备踏踏实实做个平庸的画家;平庸是个阶段,也许时间会长,但不可避免。
梵高决定自学绘画的时候已经28岁,没有经过任何正式训练,还处于素描方法的摸索阶段,这实在是有些太晚,他也碰到很多出乎意料的难题。
一般来说,油画家和素描画家起步都很早,从小就被看出天赋或热爱,初期的涂鸦和思想的摸索,基本同步交织在一起。
而梵高却处于一种反常的情况,初学绘画时,他的艺术鉴赏力,想象力都已成熟,可他的手还几乎做不出什么像样的活来。头脑中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造型意念,动起手来却非常笨拙,因此他必须不断的,周而复始开发自己的意向,直到完全掌握自己的艺术。
由于缺乏技巧梵高遭遇了许多困难,但他总能以超凡的意志力,冷静和耐心来克服,然后进行到底。
1880到1885年,他的生活轨迹基本上以在父母家和异地来回辗转的固定模式在反复—因为经济和身体原因,梵高不得不投靠父母,但呆不了多久,产生家庭危机而被迫离开。
在埃藤和父母同住1年半,第2段恋情遭到家人反对,引起家庭战争;而后因梵高拒绝去教堂,战争升级,父子关系决裂,父亲口气坚决,要儿子滚蛋,梵高也毫不含糊,立马收拾行装去海牙。
他早已嗅到“待着家里不是长久之计”的气息,并提前做好了安排。
在博里纳日当传教士时,梵高已经学会了几乎不吃什么东西就能活着,现在学绘画,更是毫不犹豫拿自己的身体健康来冒险,收到提奥的钱他就马上花掉,要买价钱昂贵的绘画材料,找模特。
尽管这样,梵高在海牙还是入不敷出,欠下债务,不到31岁的年纪,身体状况已堪忧,所以他必须审时度势,卖作品还是明天的事,眼下他必须韬光养晦,养好身体,减少开支,摆脱债务,要确保绘画能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回到父母身边为上策。
1884年回到纽南父母家,因和邻居家女孩的花边绯闻,父亲的去世,他又一次被家族赶了出来,
1885年,梵高在安特卫普/鲁本斯逗留了将近一年,老毛病又犯,如他在信中所述,“我收到钱时,尽管饿着肚子,但占主导渴望的还不是吃饭,而是绘画,于是我马上着手找模特,一直持续到我的钱花光”
这段时期,Vincent健康严重受损,牙齿崩断,染上梅毒,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正在走向早夭
“期望能活到60岁,而一个人将近30岁才开始创作,那么至少也应该活到40岁”,可以看出,梵高清醒而悲观,对自己生命的期望值并不高,直降20岁,谁曾想却一语成谶,梵高的生命终止在创作的盛年。
梵高呆不下去了,这次他投靠自己的弟弟,提奥,奔往巴黎。
巴黎时期1886~1888
这标志着一个新方向,梵高进入纯粹创作的阶段。
他接触了间隔主义,分色主义等不同的印象主义流派,和几个人结下了没有乌云的美好友谊,也认识了高更,这个给他后面的艺术生命带来转折的“危险分子”
梵高对海牙画派抱有再多的敬重和感情,但在颜色方面显然已满足不了他现在的要求,他开始抛弃黑暗沉重的北国风光,拥抱洋红,亮蓝,彩黄等明亮缤纷的色彩,贪婪的吞噬他们的明亮倾注在画布上;
梵高也明白了为什么之前他那些黑乎乎的作品,提奥总是不愿多提,做推广,他也不再提“要搞一种为穷苦人的穷苦艺术”
在技法上,他当了一阵子循规蹈矩的印象派好学生,星期一学毕沙罗,星期二则貌似给修拉交作业,既吸收印象主义,也吸收分色主义。
但他仍有意识的在摸索,走自己的路,将自动书写引入绘画,融合笔法和着色,其实那也是一种新运动,只是梵高过于孤立或避让,他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号。
随着在掌握艺术方面梵高越来越有长进,哪怕作品仍无人问津,他也似乎越来越不操心自己卖画这档事,至少越不想迎合一些人的确定口味。
我们都知道梵高学识渊博得令人难以置信,头脑又无比聪明,但不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在和这些先锋派画家的辩论中,他总能找到一锤定音的论据,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如果他能温文尔雅些,适当柔和婉转些,人们本是可以接受他那些珍稀的学问,宽容他的怪异的;然而,他太过生硬,也过分热衷于真实,又根本不注意方式方法,不分青红皂白,有时甚至到令人讨厌的程度。。。。梵高仍然是被孤立的那个,游走在印象派的边缘。
梵高在巴黎的日子极为丰产,但2年下来也失血过多,几乎病倒,成为酒鬼,过分寻求刺激,过量的苦艾酒和烟草过分刺激他本已亢奋的状态。
时间久了,梵高开始厌倦了,厌倦巴黎的轻浮和冷酷,厌倦画家团体内部愚蠢的内战和令人不可理解的排他性,反正梵高已经吸收了现代绘画所有流派的长处,他也急于减轻提奥的负担,所以离开巴黎并不遗憾。
阿尔勒时期1888~1889
在阿尔勒,梵高迎来了第一个创作高峰期,他像绘画的火车头往前开进,而且似乎也不大会停下来,创作了一系列数量惊人的杰作。
他在阿尔勒当即找到自己的风格,这也是他久久摸索的,以有力而准确,不连贯的笔触勾勒的画面,一场线条的狂欢。
阿尔勒的天气猛烈而直接,酣畅淋漓,
有时候是火辣辣的燥热,没有一点点风和一丝丝阴凉,梵高孤身一人呆在麦田里,丝毫不以为意觉得这正好成全他的事,他像只蝉在享乐,召唤阳光,召唤各种黄色,淡硫磺色,淡柠檬金色。。。
有时候风刮得既雷人又醉人,劲头赛过高度烈酒,越刮越急,疾如闪电,能把栅栏掀翻,但这丝毫不会阻挡梵高的热情,他还是必须出去绘画,在地上打木桩固定画架,有时甚至不得不将画布铺在地上,跪着作画,因为画架根本固定不住。
可以想见,这位画家独自在野外,迎风跪在那里作画,这副形象要比常人所理解的画家形象差远了,人家是要摆开架势,酝酿好久,才会轻轻的在画布上点上几笔的,再看这位,跟疯子似的,大风天跑到野外,这是要寻什么宝么?
在家作画时,他会戴着顶狂欢节的帽子,插着蜡烛,不同的是,随当天的心情,他今天系黄丝带,明天系蓝丝带。。。
这些情景给人看见,都不利于他的名声,当地人想必很快就把他当成傻子或疯子在窃窃私语了。
然而,我们的梵高是完全没有时间去考虑和顾及这些事情的,
阿尔勒的天空格外澄净,色彩明快,如果说纽南那些黑色调的绘画是梵高的“地狱”,这里的流光溢彩则是他的“天堂”;
梵高把色彩的光芒推向极致,干活不觉得是在干活,笔触接踵而来,他用色彩表达激情,速度越来越快,几小时就能创作出一幅非凡的油画,似乎是在同激情赛跑,效率之高,令人惊诧。
让我们从他的书信里随手摘几句,感受一下梵高礼赞似的冲向色彩的诗情和感受幸福的天分,
“现在我对绘画,头脑非常清醒,或者像恋人一般盲目。。。说到累,这不是问题,我连夜还能再画一幅,手到擒来”
“这些日子,大自然美极了,而我有时也清醒到极点,感到自己不复存在,恍若在梦中,一幅画自动来到我的画笔下”
“不正是自然的冲动,
情感的诚挚在引导我们,而这种冲动有时极为强烈,干活不觉得是在干活,笔触接踵而来,笔触间的关系犹如一篇演说词或者一封信中的词语”
然而,好景不长,我们都知道在阿尔勒的后期,发生了闻名艺术界的悲剧性“割耳事件”,这会在后面的“梵高与高更”篇章里叙述。
在与高更发生冲突后,梵高被送进阿尔勒医院,人格和心理状态都失去了平衡,他变得异常脆弱,意志消沉,任何感情冲击都会触发犯病;绘画的热情也消失了,成果最少,进展最小,他确信自己的艺术没有价值,开始不断的自我贬低和自残。
从阿尔勒医院出院后,梵高孤苦无助的悲惨境况由当地的图书馆馆员朱利安先生令人揪心的见证大白于天下:我们那时还年轻,都是些愚蠢胡闹的小青年,看到这个身穿肥大的工作服,头戴便宜草帽的男人,孤独默默的走过去,我们就一路笑骂来取乐。现在想来十分惭愧,我本人也朝他扔过卷心菜根。。。。。他样子很怪,叼着烟斗,走向田野去绘画,高高的个子有点儿驼背,一幅疯子的眼神,他总是在逃跑,不敢看任何人,也许是这个原因,我们才追着笑骂他;他从不惹事,即使喝了酒,而他喝酒是常事。。。。这个人很温和,是一个很需要爱的人,而我们却把他丢给他那天才的巨大孤独,丢给他那骇人的寂寞。。。。
读到这段话,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梵高外表看起来像个粗野的流浪汉和疯子,但靠近他的内心,我们会惊讶于梵高的博学聪明,细腻体贴和才华横溢;不管这个世界多么冰冷而残酷的击打他,他总是回报以温情,将饱受折磨的痛苦人生转化为醉人的美丽,让人感叹,原来苦难也可以如此温柔。。。。。
圣雷米医院1889~1890年
由于不堪阿尔勒市民的排挤和骚扰,梵高主动要求住进精神病院,这对他,对别人或许都是好事。
提奥帮他安排到了圣雷米医院,梵高开始了将近一年和病情的搏斗,至于武器,唯有绘画。
对梵高而言,绘画能增强意志,稳定情绪,是对抗病魔最有效的避雷针;然而到了一定程度,他就会身受绘画和疾病--两种失控的力量的拉扯,左右为难,痛苦不堪,绘画似乎既能救他,又能吞没理性,把他打入地狱;
在病情发作的空档期,梵高最能明锐的感知这个世界。
一旦得到允许,梵高就从早到晚的绘画,直到下一次发病,仿佛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又或者在和未来所剩不多的时间在赛跑。
梵高式的狂暴,如果不通过色彩来表现,则寓意于线条。
这段时间的橄榄园/丝柏树系列,梵高就是一种表现主义线条,扭曲,婉转,漩涡式的拧巴而纠缠。
这些画作狂野又极度理智,他也许对病情随时发作,导致世界天崩地裂的疯狂若有所知,但他的绘画技巧出神入化,更胜以往。
梵高整日身处幽深闭塞的寝室,几乎足不出户,他并不了解外界围绕他的作品战斗正酣,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梵高时代似乎要来临,虽然为时已晚:
1.提奥开始意识到,他的哥哥正在创作一种伟大的绘画,他必须跑赢时间,开始大力推广,多方接触艺术界,邀请知名人士来欣赏梵高的作品。
2.年轻有为的作家和评论家,《现代主义者》杂志主编--阿尔贝.欧里埃写了大篇幅专论,介绍这个艺术界的孤军奋战者。
3.作品首次正式参加布鲁塞尔美术展,成为当时的大事件,引起业内人士强烈反响,毕沙罗到现场看到梵高的作品尤其吸引观众;莫奈也出现,声明梵高的绘画是美术展中最出色的作品。
4.俩位好友,劳特雷克和西涅克在一场艺术争论中,奋起支持梵高,立下战书,不惜以一命换一命要和那些愚蠢的梵高反对者展开决斗。
瓦兹河畔欧韦时期1890.5 ~~1890.7
梵高从缺乏营养到经济依赖,他的绘画在有生之年一直被人看低,他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紧张和压力,持续性地生活在缺钱和饥饿的惶恐中。。。这些压力,他一直顶到35岁,并创作出了流芳百世的作品,这表明他是个极为坚强的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生活的斗士。
1890年,梵高在地狱深度游了一趟后,貌似不负众望的战胜了病魔,他痊愈了。他再也不愿待在圣雷米,需要出去走走,换换空气了;提奥也觉得让哥哥离自己近些会更让人放心,便将梵高安排来到瓦兹河畔,并让喜爱艺术的精神科医生嘉舍来照料他。
然而,自从那次著名的割耳事件后,梵高的心理脆弱短期内不可能完全建设好的,他貌似“大病初愈”,但还是感性超常,敏感到了极点,任何情绪变化都有可能给他造成剧烈的冲击,别人再加小心都没有用。
但梵高表现得太“正常”,所有人都认为他已经彻底痊愈,提奥在欢欣鼓舞之余,开始给哥哥说掏心窝子的话,大吐苦水:约翰娜乳汁不足,小孩喝牛奶感染,刚刚脱离危险,一家人被折腾得身心疲惫到极点;职业受到威胁,以现在的收入,他要供养自己的一家三口,梵高和母亲,哪怕勒紧裤腰带,生活也举步维艰。。。。
梵高内心的惶恐不安和黯然神伤可想而知,提奥一个月一个月的支持他,算来已有10年,他现在怎么能从小孩在口中抢面包呢?显然他已成为提奥的极大负担;他希望提奥一家能来欧韦度假,小家伙也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但他们还是执意要去荷兰,梵高还是一如从前,被丢在巨大的深不可测的孤独中,
“我们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感到,面包难以为继了。。。我感到伤心不已,威胁你们的暴风雨也压在我的头顶,怎么办呢?。。。我的生命也一样,甚至连根都受到攻击,我的脚步也踉踉跄跄了”
提奥从梵高的回信中当然看到了哥哥的情绪变化,升起了不祥之感,立马自己和妻子连去2封信,换做轻松的语调,劝哥哥放宽心,一切没他想的那么糟。
然后悲剧开场了,再也无法阻挡。
1890.7.27,梵高拿起一把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手枪朝自己左胸口开了一枪,没能击中心脏,20多个小时后伤口感染,躺在提奥的怀里,停止了呼吸,意识沉没时,说了最后一句话“现在,我想回来”
梵高为什么自杀?
作为补充,我们回头分析一下,梵高为什么自杀?
A.性格/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早已被说烂,但真理往往朴素。
梵高生性桀骜不驯,顽固的拒绝向现实低头,自己一旦选定的目标就不断推进,不顾所有人反对,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哪怕背负诅咒的恶名,遭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也要坚定走向心中的憧憬。
这一性格特点,是他绝对痛苦和绝对成功的根源。
他但凡随和变通一点,投点时好,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劳,不至于遭受这么多丧失人格的苦难。
用在艺术创作方面,正是这种玩命的死磕精神才造就了今天被世人所知的天才梵高,
用在别的方面,比如感情,则成了一种让女方唯恐避之不及的心理缺陷。
(这点会在“梵高恋爱史”篇章里另外展开)
B.家族病史
梵高家族心理脆弱,至少在2代人身上有体现。
文森特伯父长年经常性一蹶不振,身体意志非常脆弱;科尔弟弟据说是在南非自杀身亡;妹妹威廉米娜死于精神病院;
梵高自小忧郁,割耳事件后,人格和心理失衡,敏感超常,产生视听幻觉,苦于癫痫病,狂躁症的时不时发作;
C.创作
正如梵高在信中所述,
“我本人的劳作,我不惜自己的性命投入这种生涯,我的理性也沉没了一半。。。”
“我把自己的心灵与灵魂都融入了绘画,结果丧失了理智”
但这不可能阻挡他在绘画里沉沦和冒险,正如“渔民从来都知道大海是危险的,暴风雨是可怕的,但他们从未觉得这些危险能阻止他们出海”
四大爱好贯穿一生
A.绘画
梵高对绘画有一种难以遏制的热情,在他正视这点之前,每逢遭受不幸的打击,梵高不是向人倾诉,而是诉诸于绘画,哪怕只是笨拙,蹩脚的几笔,他能在绘画中重构和谐,找到内心的和平。
在梵高正式决定开始学画画,走艺术创作之路之前,他已近30岁,在此之前,他从没拿过画笔,更别说正式训练,对一般人而言,这实在是太疯狂的决定;但梵高不以为意,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有一双天生会画画的手,绘画会成为他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散步
梵高家族成员都酷爱散步,乐此不疲,就像有的家庭乐于看戏一样。
这一点由梵高他爹遗传,并在梵高身上得到了最大化的传承,无人能比。
梵高从小就独立性强,寡言少语,不爱同人交往,像只野猫,经常离家出走十来公里,到大自然里去探索,这种孤独而狂野的散步,让他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找到一种无限的幸福感和无边的幻想。
成年以后,散步也是他找回自我,回归本心的时刻;无论他正经受着多大的痛苦,散步的时候,他会将他身上那种罕见的感受幸福的天分发挥到极致,从所看之人,之物,之景,他都能发现各种美,不顾一切的去感受生活的幸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这种从童年时代就和大自然结成的亲密关系,以及训练而成的敏锐观察力,都为他后来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因为绘画本身,它首先是一种视觉艺术。
这一点也从他后面的绘画中得到了印证,他的绘画必须走向自然,画实实在在的事物,远离现代和历史素材,没有废墟,没有想象的成分。
巴尔扎克曾说过,“艺术,就是人加上自然”,这和梵高的见解异曲同工。
C.写作/信
如果单纯以禀赋来说,梵高肯定更适合当作家,至少是书信体作家,而不是画家。
从他洋洋洒洒写的900多封信里(其中,有600多封写给提奥),我们能看到一位骑着语言的骏马,放开缰绳在驰骋的作家。
以当时人的眼光,了解他的事迹,我们很难不把他定义为疯子:外表粗野,不修边幅,举止怪异,落魄寒酸得像流浪汉;做事情又极度狂热,容易走极端;
但从他的书信里,我们就会惊讶的看到另一个梵高,思想敏锐,聪明博学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看到梵高细腻温柔的内心世界,不管他经历了多大的屈辱和不公,下笔却总是充满温情,为世人开脱,对自己的境遇只是寥寥几笔,略表无奈。
他总是能迅捷而精妙分析自己的感受,思路清晰而缜密,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些书信极具文学和人文价值。
D.阅读
梵高才华横溢,下笔洋洋洒洒,当然与他热爱阅读,勤于思考有关。
书籍于他是另一个永不枯竭的幸福源泉。
不管梵高正经历着什么,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我们的梵高无论走到哪,从来不曾虚度他的年华。
这4大酷爱伴随他一生,远离社会和家庭,自学成才,展现他自由独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