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害怕去追求自己最重要的梦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或者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
——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今天坚持分享学习写作笔记。合并作者第三章第2节《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式写作》、第3节《从作者逻辑到读者逻辑式写作》相关内容。
这两小节其实都充分考虑了读者,前者是建议写作者不要只是单向输出,要及时和读者双向沟通;第三节更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写作中的用户思维就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写作。作者从三个角度阐释了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写作,获益匪浅。
下面两张思维导图表明了这两小节的主要内容。
一、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式写作
关于什么是单向沟通、双向沟通的定义与特点,都在思维导图里了,重点说一下如何用双向沟通的心态来写作。
那么为什么是用双向沟通的心态来写作呢?
是为了在心态上创造出双向沟通的效果。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做到哪些呢?
可以试试以下办法:
1、采用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
在写文章的时候,要以分享的口吻写,不要以说教的姿态。是不是还不太理解呢?我举个例子对比一下。
平时的聊天——典型的双向沟通。
当你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如果别人总是说“你懂了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是不是会很不爽?这就是说教的姿态。
用分享的口吻应该这么说:“我表达地清楚吗?”“请问我刚才讲明白了吗”。
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作者没有智力优越感时,才能给读者创造阅读愉悦感。
2、寻找目标对象感、创造聊天的感觉
这里作者举了一个有意思的反面案例。 他的助理写了篇题目是《放不下手机?你可能是“屏幕上瘾症”》。然而这篇文章在介绍产品时用了很多像产品说明书的段落。没有对象感、没有聊天感、只是单纯传递信息。
所以写作的时候,要时刻想象屏幕的对面有人,而你是在跟他讲话。
3、写作过程中注重调动读者的参与感
这部分的精髓在于:时不时的提问。比如:如何在写作中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呢?
提问这种方式的本身就是在把信息传递式的写作变成探讨交互式的写作。
4、注重接收的准确性而非表达的准确性
怎么理解这个技巧呢?首先假设你表达的很准确,那么读者就可以接收得很准确吗?这也是单向沟通的缺点了,因此作者提醒我们,在写作时,要时不时的询问自己下面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表达方式,读者好理解吗?
是不是应该再多写点背景信息?
是否还有一些不够普适的行业用语?
这些说法是不是太学术了?
这个概念讲的够通俗吗?
再次重申一下写作的首要前提是读者准确地接收到了你想让他接收的信息!
二、从作者逻辑到读者逻辑式写作
这部分简单概括,就是这么一句话:始终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写作。
作者提供了三个方向来拆解这句话。
正如第二张思维导图里的那样,分为从表达逻辑到倾听逻辑、从得到逻辑到给予逻辑、从自我逻辑到服务逻辑。
这三点改变的核心在于一切都先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表达逻辑到倾听逻辑——读者要你表达什么、读者想要你帮他表达什么;
从得到逻辑到给予逻辑——你的文章能给予读者什么?读者凭什么要看你的文章?
从自我逻辑到服务逻辑——内容同质化的时代,文章的周边服务如何改进?如何服务让读者读文章时更舒适、更爽?
写作是为了创造价值,就像一件产品,通过文字内容把价值交付给读者,然后得到你想要的回报。但是在内容爆炸时代,读者不是必须要读你的内容,所以在写作时,不要只自顾自地写,要充分站在用户的角度,要有用户思维,坚持用户思维,用双向沟通的心态,各个维度逻辑上的转变,最终达到读者和自己都满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