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类被低估了:高手知道哪些再强的机器也不行的事儿》,作者:Geoff Colvin。
观点:
有没有什么事情,哪怕机器也能做,甚至能做的比人还好,但我们还是希望找个真实的人来做的?
这本书说,就目前人工智能的研发水平而言,机器虽然在某些方面比人强的多,但毕竟跟人是有区别的,我们总能看出来谁是人,谁是机器,这就给人留下了机会。
本书描述的研究表明,人类有史以来都是面对面交往的,的抽象数据这种东西可能根本就没有进入文化基因,人本质上是个社交动物。
由于这个偏见,在人工智能时代给人类留下了一个工作机会,人工智能,再怎么发达,我们还是要求:
1,最重要的决定是由人做出的,如果中国要对哪国宣战,我们要求这个命令是人下达的,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可能听从人工智能的指挥,我们不可能把核按钮交给人工智能。
2,我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这个想法随时都在变,我们无法给人工智能一个清晰的目标,所以有些事儿还是让人自己解决比较好——因为我们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要“解决”的是什么。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更愿意跟人打交道。
所以想让别人放着机器不用用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表现出“人味儿”。
老师的评论:
怎么才能让自己更人性化呢?
…跟客户建立个人关系,不要只谈利益
…衣着打扮,说话语言彰显个性
…一个团队要有私下的个人互动,要有化学反应
…做报告不要把数字直接把在别人面前,得发挥想象力把这些数字形象化
…逢年过节给群众送温暖
…关键时刻站出来调动周围人的情绪
…出了事主动承担责任
…表态支持你支持的人
…发现别人身上的亮点,互相吹捧
…面对敌人,同仇敌忾
……
我说一句:
毕竟人的思想,行为,语言,都是带着温度的,就是所说的“人味儿”,而且这种温度还是随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变化的,机器的温度就不能随时调整了,
阿尔法狗能战胜李世石,但是如果让你选一个作为自己的队友,我想还是选李世石的多吧。